《大秦五百年》 第1章 大秦危局 大秦五百六十四年(公元前2o7年),九月。 虽说丰收时节,乃是人间最美时节,可不知什么原因,今年的深秋丰收时节,却是比往年寒冷,关中大地上,北风呼啸,雪花飘飘落下。 古老的咸阳城中,各大街道上人流惨淡,一片萧索,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咸阳宫,位于咸阳东侧,是秦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历代秦王起居生活、处理政务的场所。 在咸阳宫西北侧,这里有一处所,是新任秦王的斋戒之处。 秦王所住屋内,数名身穿内侍服饰的人,手持利刃站立一边,一名五十余岁的官员倒在血泊之中,早已气息全无。 此人乃是历史上导致秦朝灭亡的罪魁祸-赵高。 一个身穿便服的年轻人在屋内来回踱步,此人姓秦,名子婴,乃是始皇帝嬴政长子扶苏之子,他年方十八,身材高大,面目俊朗。 他在五日前被赵高拥立为秦王,后世称之为秦三世。 逆贼赵高被诛杀,本是件值得高兴之事,然而,子婴却是愁眉不展,他在屋内来回踱步不知多少遍,时而出叹息的声音。 “苍天啊!大地啊!我怎么这么倒霉!” 子婴自言自语叹息着。 大王如此怪异的举动,屋内几个人都一脸懵逼。 现在这个嬴子婴,并非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嬴子婴,而是现代人物灵魂穿越而来。 在现代中的那个他,酷爱历史类网文和历史正剧,昨晚二刷《大秦帝国》电视剧,躺在床上用手机一直看到凌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在自己的卧室,而是在这个地方。 他大脑中融合了子婴的记忆,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穿越了!穿越到嬴子婴这个亡国之君身上! 倒在血泊中的那个赵高,在谋害秦二世胡亥后,意欲篡夺皇位,无奈没有任何大臣支持,只得先拥立子婴继位,假意说大秦现管辖之地只有秦地,故子婴不适合再称皇帝,只适合当王。 赵高拥立子婴为“秦王”,其实是为了日后自己继续篡位称帝做准备。 子婴察觉到了赵高的阴谋,定下了株除赵高的计策,按照赵高要求先斋戒五天,然后正式登基即位。 在这几天里,子婴假托生病,不理会任何事情,赵高数次派人来恭请子婴,子婴皆不去,等到了第五天正式即位的日子,文武百官已在大殿等候着,一切皆已准备就绪,赵高无奈之下,只得亲自来斋宫相请,完全不知道子婴的谋划。 当赵高进来屋内时,早已埋伏在此的人突然间冲出,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不容赵高出呼喊声,就将其砍死了。 就在这时候,子婴却忽然间晕倒,当他再次醒来后,灵魂已经被现代中的那个他所取代。 历史上的嬴子婴,九月即位秦王。十月份,刘邦率军夺取武关,大军直逼咸阳,子婴被迫投降,在位仅四十六天。 一个月多月后,项羽入关中,杀赢子婴,屠杀原秦国官吏,火烧咸阳宫。 “哪怕穿越到秦二世都还有的救,偏偏是秦三世,哎…” “我生平没做过亏心事,却偏偏这么倒霉!” “嬴子婴”在哀叹着。 屋内几人尽皆愕然,秦王晕倒再醒来之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举止神态完全不一样了,嘴里时而说出他们似懂非懂的话。 韩谈说道:“大王,大秦危难,还望大王振作起来。” 宦官出身的韩谈,对赵高的专权极为不满,主动投靠子婴,共同谋划诛杀赵高,刚才是他出手快,一刀解决赵高,让赵高来不及呼喊。 子婴来回行走的脚步终于停下,自己离奇穿越到秦三世身上,不接受现实也不行。 不过,他绝对不甘心认命,不甘心像原本历史上的子婴那样,死于项羽之手。 他刚才思前想后,在思考着挽救危局的办法,唯有先阻止刘邦夺取武关,才有翻盘的机会。 关中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在全天下中占据最大地利优势,只要能扼守这四个关隘,关中便能无恙。 子婴没有退路了,要是不能保住大秦,自身也会一命呜呼。 想好了要做的事情后,他略为平复心情,长呼一口气,开口道:“没错,大秦危急,寡人不能坐以待毙。” 再指着赵高尸体道:“把赵高尸身抬出去。” 斋宫外,这里警卫森严,宫门左右两边,以及前方道路两侧,由全副武装的士卒在站岗着,这是属于卫尉下辖的士兵。 在斋宫宫门右侧,有个人身穿的铠甲与众不同,他乃是这批士兵之长,官职为“卫士令”。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身为九卿之一的卫尉,负责宫内安保警卫,守卫宫门。 卫尉下设南、北两宫卫士,被赵高派来驻守在斋宫的这批士卒,乃是北宫卫士,卫士令为程开。 除此之外,在斋宫宫门正面,还有数十个跟随赵高而来的随从在等候着。这批随从没穿铠甲,腰间插着一把铜剑。 丞相进入斋宫,恭请秦王即位,这么久还没有出来,随从们感到有些不正常。 正当随从中为之人想要入内了解情况时,只见几个“内侍”抬着赵高出来,众人看得清清楚楚,赵高已经是一具尸体。 如此变故,在场之人无不震惊骇然。 自从二世皇帝即位后,赵高把持朝政,后来诬陷丞相李斯将其全家杀害,赵高担任丞相,更是权势熏天,大秦的一切,都是由赵高说了算,早已是天怒人怨。 如今,赵高已变成了一具尸体,只要脑子正常一点的人都能想出来,肯定是被秦王杀了。 看着赵高的尸体,众人在震惊过后,分别有不同反应。 卫士令程开心中十分畅快,面带喜色,他是地地道道的秦人,对赵高这个奸贼早已恨之入骨,无奈必须听命行事,否则不但自身性命不保,还会祸及家人。 过半数的卫尉士兵,同样是心中高兴,许多人面带喜色。 而那数十个随从,则属于赵高的核心武装力量,他们眼中只有赵高,如今见到主子被杀,短暂震惊之后,随即是惊慌失措。主子已死,他们已失去了主心骨。 这时候,子婴走出宫门,他环顾现场一遍,看向宫门正面那惊慌中的赵高随从,又再观察着两侧的卫尉士兵,看着站立在右侧的卫士令程开。 那些随从原本都听命于赵高,眼下主子已死,谁还敢弑君? 子婴观察到卫尉士卒们的神态,对于掌管这批士卒,已经有了把握。 即使秦国处于危机之中,王权仍然具有权威性,大多数人效忠的是秦国、秦王,而不是赵高。 赵高是因为蒙蔽秦二世胡亥,借助胡亥的信任掌握权柄,才得以暂时掌控了军队。 子婴朗声说道:“逆贼赵高,已经被寡人诛杀。你们以前听命于赵高,寡人既往不咎。寡人乃大秦之王,你们自当效忠寡人,听命于寡人。” 他是始皇帝长子扶苏之子,血统纯正,又成为了事实上的国君,他的话,具有权威性。 话音落下,程开转身面向秦王,单膝跪下,朗声道:“臣誓死效忠我王!” 有了卫士令带头,大多数士卒齐齐跪下,剩余士卒见状,跟着单膝跪下。 赵高已死,权力重新回归秦王,那数十个随从只能选择效忠新王,随之双膝跪下。 “程开!” “臣在!” “把赵高尸身绑好悬在斋宫门外!” “诺!” 程开随即起身,命人去取绳索。 “韩谈,你去麒麟殿,向众大臣转达寡人之命,让他们来斋宫。” “诺!” 韩谈随即快步向麒麟殿走去。 麒麟殿,是历代秦王举行重大典礼和朝会的场所,是咸阳宫内最大的宫殿, 麒麟殿内,秦国在咸阳的文武官员全部集中在这里,每人皆身穿黑色朝服,等候着新君主的到来。 在始皇帝时期,上朝的地点在咸阳宫内的麒麟殿,在秦二世时期,一度转移到甘泉宫。 守卫在麒麟殿外的,乃是卫尉中的南宫卫士,卫士令为周允。 在数月前,章邯在巨鹿兵败,后来向项羽投降,秦国主力尽失,出现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然而,国家权柄却被赵高这个逆贼把持,众臣大多是一脸忧色,整个大殿可谓是愁云惨雾。 众臣中,唯有两个人例外,分别是赵高的弟弟、郎中令赵成,以及赵高女婿、咸阳令阎乐。 正是赵高指使这两人,弑杀了秦二世胡亥。 在几天前,赵高派阎乐纠集党羽一千余人,假称皇宫内将有变乱,杀入胡亥所在的望夷宫,逢人就杀。身为郎中令的赵成则作为内应,将阎乐引进内殿,最终杀死了胡亥。 在秦二世时期,赵高蒙蔽、欺骗皇帝,胡亥信任赵高,让他身居高位,赵高才能做到把持朝政,但军权仍然还是由皇帝掌控。 卫尉负责皇宫守卫,职权极其重要,胡亥被杀后,赵高身兼卫尉一职,妄图直接控制整个咸阳宫军队,让子婴彻底沦为傀儡。 要不是用计成功引诱赵高入斋宫,子婴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 想着在以后,大秦完全由赵高说了算,赵成和阎乐心中正乐着。 其他大臣,心中对赵高、赵成、阎乐不知骂了多少遍,对三人恨之入骨,为了自保,只能忍气吞声。 “怎么大王还不来?” “莫非大王不想登基了!” “嬴氏一脉不多了,公子婴身为公子扶苏之子,若不即位秦王,那就是懦夫!” 等了许久,大王还没到,臣子们交谈起来。 赵成冷笑道:“说不定,公子婴就是懦夫。” 阎乐笑道:“照我看,赵丞相才最适合为天下之主,若是公子婴不敢做秦王,那就该由赵丞相来做!” 两人这么说法,立即引起了众怒,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敢怒不敢言,要不然等下赵高过来后,那就是自己死期了。 “你们…你们两个赵高的走狗!逆贼!你们跟赵高都不得好死!” 有一个人终于忍不住了,大骂着赵成和阎乐,他名叫卢德,乃是丞相长史,秩俸千石。赵高并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在陷害李斯担任丞相后,平常由卢德协助处理政事。 卢德嫉恶如仇,见证了赵高种种暴行,早就恨之入骨,他性情耿直,要不是顾及家人性命,早就站出来反对赵高了。 今天,目睹赵成和阎乐当众之下如此大逆不道行径,实在忍无可忍。 赵成和阎乐并没有愤怒,而是冷笑。 赵成道:“哎呀!卢德,你好不容易做到丞相长史,却不识时务,活不过今天了!” 阎乐更是大声说道:“不识时务的下场,大家等下就可看到了!” 众臣更是愤怒,恨不得当场就宰了这两个逆贼,但顾及自身和家人性命,只能强行忍住。 卢德将会是下一个被赵高杀害的大臣,许多人在为卢德感到惋惜。 这时候,只见一名宦官匆匆而来。 “大王有命,众臣前往斋宫相见。” 赵成和阎乐有些意外,丞相不是前去斋宫恭请大王吗?怎么反倒要众臣前往斋宫。 众臣跟着韩谈往斋宫走去,没有人知道斋宫生的重大变故。 赵成和阎乐同样跟随着,殊不知,两人的死期已经到了。 第2章 众臣归心 这时候,卢德有些后悔了,后悔刚才还是太冲动,恐怕新王登基完毕后,赵高就要拿自己开刀了,自己一条命不要紧,最怕是祸及家人。 可话已经说出口,无可挽回,卢德一颗心凉透了。 斋宫大门左侧,赵高尸身被悬吊着。 相应的士卒已准备好,随时拿下大王指定的人。 子婴负手站在大门外,刺骨寒风刮在脸上,飘花飘落在身上,他似乎对严寒视若无睹。 此时,他脑海中反复思考着,该如何改变秦朝自秦三世而亡的历史命运? 这难度太大了,子婴胸中有股郁闷之气。 阻止刘邦夺取武关,这是最关键、最紧急的一环。然而,仅仅解决这个问题还远远不够,大秦主力丧失殆尽,关中所剩兵力不多,赵高掌权三年,把大秦折腾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必须重新激励起军心、民心,将整个大秦所有人重新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全力抗敌。 这三年里,赵高残杀忠臣、良臣,许多重要官职,或空缺、或被佞臣把持,要重振朝纲,需有忠臣、能臣担任中枢职位,辅佐秦王渡过难关。 这个中枢职位,自然是丞相一职,铲除赵高后,有哪个大臣能胜任丞相之职? 子婴在绞尽脑汁思忖着,凭借前世自己对秦汉历史的了解,以及原本那个嬴子婴的记忆,在寻找着合适人选。 他先从现有大臣中筛选,在这些人中,虽然大部分还是忠于大秦的,但赵高“指鹿为马”,许多能臣被杀害,在现存的朝臣中,根本没有大才能、大智慧之人。 要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丞相,才能辅佐秦王力挽狂澜呢? 这样的人才,历史上有不少,比如一年多前被赵高杀死的李斯,就是合适人选。比如现有的张良、萧何、范增、陈平都同样有能力胜任,可惜是敌对人员,以后都是难缠的对手。 子婴绞尽脑汁、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 想到了这个人选后,积压在心中的郁闷之气,随之消除了不少。 今天是九月二十日,在前世对秦汉历史了解中,刘邦是在十月夺取武关,但谁也不能保证,现代资料的描述会百分百准确,在正式登基并且任命丞相之后,需立即率军出,必须在刘邦行动前赶到武关,才能改变历史命运,可谓是十万火急。 而现在,在赵高清洗下保留下来的、有军事才能而又忠于大秦的武将,屈指可数,需破格提拔军官,补充新鲜血液。 子婴看向旁边的程开,对方年约四十,身材矮壮,一脸的络腮胡。 “程开,你何时从军?” “禀我王,臣十七岁从军,那时只是普通士兵。” “那又是如何升到卫士令?” 子婴要考察了解程开,看看是否有破格提拔的价值。 “禀我王,臣曾随王翦将军出征赵、楚两国,从士兵做起,凭军功升为伍长、什长、屯长、百将、五百主,五年前调派到卫尉,升为卫士令。” 程开对秦王,始终是恭恭敬敬。 子婴问道:“家中有何人?” 程开道:“禀我王,臣家中有年老父母,有一妻二女一子,两个女儿已出嫁,两个女婿跟随章邯出征,皆在巨鹿大战时战死。犬子十五岁,会尽快从军,保卫大秦。” 子婴叹息道:“他们为大秦而殉国,皆是英雄。” 随即,他想到一个问题,问道:“爱卿的两个女婿,可有杀敌立功?可有封赏?” 程开道:“禀我王,据臣所知,在巨鹿之战前,大女婿杀敌三人,小女婿杀敌一人。然而,跟随章邯出征杀敌立功之士,全部都没有封赏。” 听到这里,子婴咬牙切齿,对程开道:“赵高这奸贼,只会残害忠良、祸乱朝纲,赵高没有封赏的,寡人会补上。” 程开听到这里,心中感激,向秦王恭敬作揖道:“臣代战死的两位女婿感谢我王!大秦所有将士,定会感激我王!” 子婴再道:“你可愿意跟随寡人一同出征?” 程开道:“臣誓死追随我王!” 大王居然要率军出征,他有点意外。 子婴道:“好,寡人升你为都尉。两日后,跟随寡人一同出征。” “谢我王!” 程开单膝跪下,感激中带着兴奋。 这可是连升两级,卫士令秩俸为六百石,往上是千石,再往上是二千石级别,二千石又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都尉秩俸为比二千石。 这时候,众大臣正向斋宫走来。 在众臣即将抵达斋宫时,走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先望见了悬吊在宫门侧边的尸体,望见了站在斋宫门口的秦王。 仔细一看,那正是赵高的尸身,无不震惊。 很快,后面的大臣也望见了赵高尸身。 赵成和阎乐看见此状,顿时肝胆俱裂,知道大事不妙,刚想到要逃跑,有几个士卒已经冲了上来,将两人擒住。 “逆贼赵高,独揽朝纲,欺上罔下,残害忠臣,弑君背主,已经被寡人处决了。” 子婴面向众臣,大声说着话。 臣子们很快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赵高这个罪大恶极之人伏诛,众人心中为之畅快。 咸阳上空,雪花仍然在飘飘落下,飘落在众人的头上、肩膀上,寒风呼啸,带来阵阵寒意。 然而,咸阳斋宫外,这里的人,心中则是无比的温暖。 祸乱大秦的逆贼伏诛,大快人心。 “奸贼赵高,早就该死了!” “赵高祸乱大秦太久了,以致如今危局!” “赵高之罪恶,杀他一万次也不够!” “若非二世皇帝偏信赵高,哪会有大秦今日之危!” “还望大王整肃朝纲,挽救大秦危难!” ………… 在以前,赵高独揽朝纲,谁敢跟他对着干,那就是找死,许多大臣只能忍气吞声,如今赵高被诛,众臣才敢于把压抑在心中很久的话说出来。 “赵高逆贼,你也有今天!” 其中一人的声音,盖过了众多臣子,他就是丞相长史卢德,他冲到赵高尸身前,吐了一口痰。 随即,其他臣子纷纷跟着这样做。 很快,赵高的尸身,全身都是唾液。 现在,众臣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宣泄了不少。 被擒下的阎乐和赵成两人,被士卒押着跪在子婴面前,面如死灰。 子婴凌厉的目光瞥向两人,重重地喝道:“赵成、阎乐,你们两个赵高的走狗,听命于赵高,里应外合,冲入望夷宫,弑杀二世皇帝,罪该万死。” 现场大臣们,又再次震惊了。 二世皇帝之死,有些人猜到了是赵高干的,却无法肯定。如今听到新君主说出实情,居然是赵高明目张胆弑君。 现场群情汹涌,纷纷对两人破口怒骂。 阎乐哈哈大笑道:“成王败寇!子婴,你就等着亡国吧!” 反正死定了,死之前索性大骂一顿。 赵成大声道:“我赵家杀了那么多人,大秦因我赵家而亡,也够本了!子婴,你也活不了多久了!” 对于这种人,一刀斩太便宜他们了。 子婴面向众臣道:“诸位爱卿,赵成、阎乐这两个逆贼,就交给你们处置了。” 话音落下,卢德第一个冲了上来,一脚踢向阎乐。 其余众臣跟着冲上,对两人拳打脚踢。 赵成、阎乐惨叫声不断,最终死于众臣之手。 亲自动手参与诛杀这两个逆贼,众臣更加解气。 除掉两人后,众臣的心中兴奋激动,他们盼这天盼了太久了,部分臣子已是热泪盈眶。 子婴扫视现场臣子们一遍,朗声说道:“赵高祸害大秦三年,秦军在关东作战,接连失利,主力丧失殆尽,此乃危急存亡之秋。寡人临危受命,继位秦王,决心重振朝纲,誓死挽救大秦。只要众卿拥戴寡人,忠于寡人,大秦军民团结一心,寡人相信,大秦不会亡。” 一众臣子们,从秦王目光神情中,感受到他那无比坚强的决心,看到了一丝丝希望,他们纷纷跪下,拜倒在地,高呼:“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众卿平身!” 臣子们齐齐站起来。 子婴道:“廷尉可在?” “臣在!” 众臣中有一人出列,走到最前面,此人年约四十,名叫于政。 子婴道:“赵高之罪,依大秦律,该如何处置?” 于政道:“赵高之罪恶,乃大秦立国以来之最,当夷诛三族,尸身悬在城门示众。” 子婴道:“此事交给爱卿去办,由卫尉协助,公开处决赵高三族。赵高、赵成、阎乐三人尸身不得埋葬,曝尸荒野喂狼。” “诺!” 于政恭敬领命。 子婴再看向众臣,说道:“奉常可在?” 当初沙丘政变,赵高假传圣旨让扶苏和蒙恬自尽,子婴逃过一劫。 在秦二世时期,皇室成员几乎被诛杀殆尽,嬴氏血脉仅剩子婴一人。 如果不是赵高弑君,怎么也轮不到子婴继位,子婴对朝中大臣并不太熟悉。 在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为九卿之,掌管宗庙礼仪,登基大典正是由奉常来负责。 随即,一个官员出列,说道:“臣在!” 这官员名叫张剑,四十余岁。 子婴道:“寡人原本的登基大典不变。” 在赵高让子婴继位时,就选定了今天举行登基仪式,一切都准备就绪,子婴却迟迟没有出来,赵高才不得不亲自来斋宫相请。 张剑道:“烦请我王更衣,先行祭天告庙之礼,再到麒麟殿。” 子婴再对于政道:“赵高三族,需即刻拿下,爱卿去办!” 于政恭敬道:“诺。” 子婴再命令程开,派一队人马,暂时交给于政指挥。 随即,一队卫尉士兵跟随于政离开,再加上廷尉官署的人,用于抓捕赵高三族人员,即使遇上反抗,也已经足够了。 随后,众臣也离开了,前往祭天所在地等候,秦王在斋宫准备完毕后,将会前往进行祭天。 古代君主登基,有着一套正规的程序,在正式的登基大典中,祭天、祭祖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子婴重新进入斋宫,由宫女伺候宽衣和沐浴。 在现代时,子婴当然是自己洗澡,如今有宫女伺候着,还真不习惯,穿越到这个时空,只能去适应。 洗澡完毕后,子婴穿上冕服,头戴冕旒,前往祭天仪式所在地。 新君登基大典,是封建王朝最隆重的典礼。 祭天高台下边,不仅有大秦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大臣,连咸阳全部中低级官员都在这里。 在十五年前,秦王嬴政登基为皇帝,同样在这里祭天。 在场的官员们,有近半人参加过十五年前始皇帝祭天,亲身经历登基大典。那时候,秦国刚一统天下,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帝国,威望达到了最顶峰。 而现在,秦国危在旦夕,这个国家能否保住,还是未知数。 时间仅仅过了十五年,大秦国运已跌落谷底,见证过始皇帝登基的臣子们,为之唏嘘、为之感慨。 鹅毛般的雪花,仍然还在飘舞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天空阴沉一片,乌云在天空中翻滚。 “大王驾到!” 嬴子婴在众臣的瞩目下,缓缓登上祭天高台。 第3章 丞相人选 祭天完毕后,接下来是告祖,告祖完毕后才会是最终的登基仪式。 秦王和众臣,来到供奉历代君主宫庙,庙内有秦国历代君主的牌位,子婴上香,面向牌位跪下。 “历代先祖在上,子婴在大秦危难之际,接任第三十三任国君,请先祖保佑子婴,保佑大秦……” 子婴朗朗说着一番言语。 告祖完毕后,起驾返回咸阳宫。 麒麟殿内,正中前方的丹陛上,这里有一张案桌,案桌后面有软垫做成的席子,秦王子婴跪坐在席子上。 在这时期,人类习惯席地而坐,即便是皇帝同样如此,只是君王坐席所在位置比臣子们高而已,不存在所谓的龙椅。 韩谈站在左前方,宣读着即位诏书,文武百官面向秦王跪下。 诏书宣读完毕后,众臣高呼:“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在秦始皇和二世时期,皇帝上朝,百官要高呼吾皇万岁。 而现在不同,秦国第三十三任国君嬴子婴,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降为“王”,重新恢复嬴政称帝前的礼仪。 高高在上的子婴,望着丹陛下跪拜的群臣。 在现代的时候,他喜欢看历史类网文,多次代入小说中的角色,把自己想象成帝王。 然而,如今他真的成为君王,内心却没有丝毫的兴奋,而是压抑与沉重。 子婴在看着龙椅前案桌上的玉玺,右手将之拿起,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 这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是古代野心者们梦寐以求之物。 玉玺本没有多重,然而,子婴却感觉犹如有千斤重。 行礼完毕后,嬴子婴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寡人接下重担,继位秦国国君,望诸位能辅佐寡人,挽救大秦危机,重振大秦河山!” 说到后面时,子婴双手张开,神情激昂。 他绝对不甘心等待死亡,他要尽12o%的努力,改变历史命运。 臣子们个个都很有精神,赵高伏诛,新王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在场的臣子们,以前就有许多谏言想要向秦二世说,无奈赵高把持朝政,只得忍气吞声,以免惹祸上身。 如今新君即位,许多大臣再也忍不住了。 先一人出来,朗声道:“禀我王,数月前,章邯将军兵败巨鹿后,曾派人回咸阳求援,奸贼赵高却置之不理。如今关东诸地尽失,数十万贼军逼近函谷关,需尽快征召大秦所有男丁从军,抵挡贼军。” 这人名叫钟平,官职为御史中丞,乃御史大夫之副官,秩俸千石。赵高“指鹿为马”后,御史大夫被杀害,这个职位一直空缺着。 子婴问道:“大秦现有之兵还有多少?” 一人出列道:“禀我王,咸阳兵马只有三万。” 此人名叫邹离,官职为中尉,掌管都城军队和京畿治安,地位十分重要,虽然不属于九卿之一,秩俸亦跟九卿相同,为中两千石。 卢德出列道:“禀我王,函谷关尚有三万五千兵士,武关有三万,再加上各地驻军,现大秦总兵马只有十三万。上次征召,十七岁以上男丁皆从军。如今离上次征召已隔一年有余,上次征召时十六岁男丁,现已经满十七岁,可得数万士卒。如今大秦岌岌可危,臣建议,可将征召年龄下降到十五岁,方能解兵马短缺之急。” 在秦国,男人年满十七岁,便自动成为预备兵员,至于年龄上限,有爵位的为五十六岁,无爵位的要到六十岁。但这时期的人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大多数男人一生都处于随时被征召状态。 子婴再问道:“如今我大秦总人口有多少?男丁有多少?粮食还有多少?” 治粟内史出列道:“禀我王,现大秦可掌控之地,只有关中和巴蜀,共有一百零三万户,约四百九十五万人,妇人约二百九十五万,男丁约二百万。其中,十八岁以上男丁约有七十万,除了现有十三万兵士、各级官吏、兵器作坊工匠外,其余成年男丁,或是已年老,或是残疾无法再作战。现有十五、十六、十七男丁,每一岁数有七八万人。大秦现有粮食,可供十五万兵士两个月所需。” 此人名叫陈烈,年近四十,在两年前提拔为治粟内史。 秦国对国家内部的掌控很强,律法管控得很严格,很少有漏报瞒报的人口,家庭中若有两个年满十八岁的男丁,则必须分家,对此一直都有严格的管理。 听到这里,子婴更觉形势的严重性。 从战国到秦汉,兵农合一,所有适龄男丁皆是后备兵源,在和平时期的农闲时节需要参加军事训练,战时随时接受征召入伍。长期的战争,导致女人多于男人,产生了无数的孤儿寡母。 在嬴政一统天下后,派遣五十万兵马征服岭南,又有三十万蒙恬军团建造长城,虽然这八十万人是从全天下范围内征召,原秦地兵源占比也有两三成。 在秦二世时期,又再次派出大军跟复国的诸侯作战,为此又累计征召了几十万人入伍,在巨鹿大战中,秦军损失二十余万,后来章邯投降项羽,又有二十万降兵被坑杀。而这些士兵,全部都是从秦地征召,对秦国造成更大的损失,元气大伤。 如此种种,是在十几年内生的事情,无怪乎男女比例那么悬殊。 麒麟殿内,众臣虽然大多仍有忧色,但赵高被诛,新任秦王誓言保卫秦国,意欲有一番作为,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古代,农业是一切的根本,粮食产量多少、人口数量,是衡量国力的最重要指标。庄稼需要男人耕种,本来秦国男丁就没有多少了,要是把成年男人全部征召入伍,势必严重影响农业耕种,不过眼下十万火急,顾不了那么多了,先解决眼前危机再做打算。 钟平道:“禀我王,十六七岁的男丁,皆未经操练,需先操练方可上战场。臣建议,即可征召十七岁男丁先行操练。待秋收完毕,再征召十五六岁男丁操练。” 平常需参加军训的,是十七岁以上男丁,那些刚上十六七岁的人,征召入伍后就是新兵蛋子,要是未经训练,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 子婴道:“寡人准奏。” 这时候,廷尉于政走入麒麟殿,说道:“禀我王,赵高三族共有二百三十一人,大部分已被捉拿,关进廷尉狱,三族其余人员已命人前去捉拿,可在今日内全部捉拿完毕。” 宦官属于服侍王室仆役,早期的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要到东汉后,宦官才专门由阉人担任。 赵高是成家之后才净身入宫,兄弟姐妹有好几个,再加上后代以及亲家,三族加起来人数不少。 子婴道:“做得好,明日午时在刑场公开处决,明正典刑,由寡人监斩,文武百官、咸阳军士皆要到场,大家亲眼看看逆贼赵高的下场,以振奋民心、军心。” 于政道:“诺!” 新即位的国君肯处理国事,乃是好事,众臣开始振奋起来。 卢德随即道:“禀我王,丞相、御史大夫、卫尉、郎中令四个中枢之位尚空缺,需尽快确定人选,方能更好辅佐我王处理政事。” 就算他不说,子婴也有这个打算,从灵魂穿越到祭天、告祖这时间段,他的脑海中,一直在思考着挽救大秦命运的相关问题,对于四个重要职位的人选,他已经想好了。 子婴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人选寡人已经有了。”他随即看向站在左前方的宦官韩谈。 韩谈三十岁,身材高大,身穿标准的宦者服侍,并未净身。 子婴继续说道:“之所以能株除赵高,韩谈居功至伟。他主动投奔寡人,谋划诛杀赵高之计策,当赵高进入斋宫,是他眼疾手快,一刀宰了赵高,让赵高来不及呼喊。赵高残害大臣,致使我大秦人才凋零,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当破格任用。寡人决定,任命韩谈为郎中丞,代行郎中令之职,秩俸千石。” 韩谈喜出望外,原本他只是宦官中的小官,秩俸只有二百石,如今连升好几级。 他快步走下台阶,面向秦王跪下,朗声道:“臣谢我王!” 偌大的麒麟殿,暂时安静了下来,时间过了十秒钟,并未有人出言反对。 子婴看向麒麟殿大门,大声道:“周允可在?” 周允听到声音后,快步走入殿内,在台阶前停步作揖,说道:“臣在。” 从祭天到告祖,再到麒麟殿正式即位,身为卫士令的周允一直带领卫士跟随着。 子婴道:“周爱卿,你做卫士令有多久?” 周允道:“始皇帝驾崩后不久,臣被升为卫士令,至今已有三年。” 秦王这样问话,周允觉得,或许大王会给自己升官。 果然,只听秦王道:“寡人任命你为卫尉丞,代行卫尉一职,秩俸千石。” 周允既兴奋又激动,跪拜俯伏,朗声道:“谢我王!臣誓死效忠我王!” 在秦汉制度中,中央部门中的九卿、以及地方的郡、县,长官之副一般称为“丞”。比如治粟内史的副官为治粟内史丞;比如郡守之下的郡丞(相当于副郡守)、县令之下的县丞。 虽说各个部门相应的职位不能空缺,子婴觉得不宜一下子晋升过快,将周允和韩谈各晋升为部门的副职,也可以管理起一个部门了,如果做得好,再晋升为正职。 子婴继续道:“御史大夫一职,空缺已久。钟平身为御史中丞,熟悉御史工作,寡人决定,晋升钟平为御史大夫,秩俸二千石。” 钟平高高兴兴地跪下拜谢。 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历史上的秦国灭亡前夕,朝臣中并没有特别的人才,但相应部门长官不能空缺,子婴只好如此安排了。 随后,子婴道:“丞相一职最为关键,才能、忠诚、声望缺一不可。” 第4章 历史名人 说到这里,子婴扫视众臣,众人皆默不作声。 君主如此说话,自然是要确定丞相人选,要说有谁不想当百官之的丞相,那肯定是假话。 这时候,九卿中的部分人员,觉得自己或许有机会升为丞相,但无人有特别过人的能力,更缺少足够的威望,没有人有毛遂自荐的勇气。 子婴随即说道:“这个人选,寡人已经有了。” 在现代的时候,他看过不少历史类网络小说,也喜欢研究历史,看历史类纪录片,对于如何才能做好一国之君,有自身的认识。 灵魂穿越还不到一天时间,尽管有嬴子婴的记忆,但也没那么快完全适应两千多年前的古代。 不幸的是,在这危急关头,他没有时间慢慢去适应,必须尽快把棘手的事情解决和处理好,才有可能力挽狂澜,同时也是挽救自身性命。 位于关中东南边的武关,自然是他要尽快赶去的,在动身赶往武关之前,需要相应既有能力又忠诚的臣子,来坐镇咸阳处理政务。 对于丞相的任命,亦是最为关键一环。 偌大的麒麟殿,再次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等待着君主的话。 在九卿中,除了尚缺正职的郎中令和卫尉,其余七卿都不免紧张起来,希望大王说的是自己。 此时的子婴,恨不得立即集结军队,率军赶往武关,懒得跟朝臣们慢慢商议,开口道:“这个人,乃是始皇帝称帝前的国尉、称帝后的太尉-尉缭。” 大王说出人选,九卿中的七卿,心中略为失望,许多人又觉得,已经致仕的尉缭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尉缭在致仕前本身已位列三公,声望和能力都兼备。 邹离先道:“臣赞同前太尉任丞相一职。他从国尉到太尉十余年期间,大秦从将军到士卒,将士皆心服。如今大秦岌岌可危,臣相信,尉缭定能担此重任。” 程开出列道:“臣附议!” 嬴政称帝前的国尉、称帝后的太尉,负责处理军务,尉缭负责军务十余年,看来还是能服众的。 钟平道:“臣也赞同尉缭任丞相。只是他致仕多年,年事已高,不知还能否辅佐我王!” 子婴道:“寡人亲自去看看,请他辅佐大秦。” 随即,他宣布退朝,明天一早再上朝。 ———————— 咸阳城西南,这里有一处宅院,看上去并不太起眼,跟普通九卿家中宅院相差不大,这里是尉缭的家。 宅院书房,尉缭正在看着书简,乃兵书《孙子兵法》。 尉缭每看一会,又来回渡步一阵子,又再看一会,直到日落之时,他看了一下窗外,深深叹息着,自言自语:“看来大秦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恐怕要亡于赵高之手了。” 咸阳很多人都知道,今天是新国君嬴子婴即位之日。但朝政由赵高把持,秦王只不过是傀儡。 “父亲…”这是他儿子尉羽的声音。 尉羽快步走入书房,脸上显出喜色,说道:“父亲,生大事了!赵高这奸贼,被新王杀死了。” 尉缭一脸震惊,掌控了大秦军政大权的赵高,居然被子婴诛杀了! 尉羽道:“郎中令赵成、咸阳令阎乐同样被斩了,我亲眼所见。大王已下令,明日午时,公开处决赵高三族,由大王亲自监斩,咸阳所有官员都要到场。” 尉缭原是魏国人,秦王政十年入秦,后来被任命为国尉,是嬴政一统天下时期的重要臣子之一,嬴政称帝后担任太尉。 那时尉缭身为三公之一,地位尊崇,但却无心再做官,担任太尉三年后辞官。 尉羽三十余岁,目前在九卿中的少府官署任职,职务为考工左丞,秩俸比六百石。 他属于中下层官员,是没有资格参与朝会的,在参加完新王即位大典后,中下层官员随之散去,中层以上官员在麒麟殿参与朝议。 尉缭问道:“大王是如何诛杀赵高?” 尉羽道:“在五日前,赵高就定好今天新君即位,新王却一连五天躲在斋宫,到了今天,一切准备就绪,大王还是不出来,赵高只好亲自……” 他把所知道的详细叙述一遍。 尉缭随即兴奋起来。 “杀得好!杀得好!” 一连说了几次后,兴奋的心情随之消失,叹息道:“可惜啊!已经太迟了!除非…哎!十五年前,始皇帝一统天下,登基称帝。那时,大秦国运何等昌隆。想不到,始皇帝驾崩后,由赵高这个逆贼把持朝政,祸乱大秦三年。哎……” 尉缭无限的惋惜,他辅佐嬴政十七载,对这个國家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当成了秦人。 家人已做好饭菜,尉缭跟家人用膳。 在咸阳宫前来这里的道路上,由卫尉士卒护卫着的銮驾,向这边缓缓而来,嬴子婴就在銮驾内。 今天新王即位大典,子婴在斋宫诛杀赵高,再让众臣前往斋宫,本就耽搁了不少时间,接着是祭天、告祖、登基三大仪式,又花了许多时间,子婴顾不上吃饭,跟着朝臣们一起饿着肚子,在麒麟殿议事。 一直到出前往尉缭家中,子婴方始有吃东西的时间。 在銮驾内的子婴,匆匆吃过羊肉和肉汤,总算填饱了肚子。 天开始黑了,卫士们然起了火把。 子婴大声道:“快一点!” 危急关头,他恨不得立即飞到尉缭家中。 车马加快度,左转右拐,终于抵达了尉缭宅院大门外。 宅院内,尉缭和家人在大厅中交谈。 这时,一名家丁匆匆赶来道:“大人,大王来了!” 新王居然刚即位就连夜赶来,尉缭和尉羽都甚感意外。 “大王驾到!尉缭老太尉来见驾!” 随行宦官大声说着,这宦官嗓门很大,尉缭一家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此时,子婴就站在大门口,等待着尉缭的出来。 很快,只见一个年已花甲的老者快步走出,他看向身穿冕服的年轻男子,躬身作揖道:“老臣拜见我王!” 子婴仔细打量着这个名人,眼前的尉缭,身穿布衣,身材高大,国字脸,胡子头花白了一半。 在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这个时代,现年六十三岁的尉缭,已经算是很长寿了。 尽管年逾花甲,尉缭仍然精神健硕,双目炯炯有神。 子婴露出关心之色,和蔼道:“老太尉,您年事已高,身子可好!” 尉缭回应道:“禀我王,老臣虽逾花甲,然不服老,每日正常进食,身子骨还硬着。” 他是有智谋的人,已猜到了新王来意,刚即位就连夜赶来这里,很有可能是要邀请自己重新出仕。刚才大王的说话,既是关心,亦看自己是否还有为国操劳的精力。 子婴道:“老太尉,就让寡人在这站着?” 尉缭道:“恭请我王到寒舍书房一叙。” 他先迈步走向书房,子婴跟随着,随行的卫尉士卒加快脚步走在前面。 进入书房,子婴略作打量,这里面积不小,书房左右两侧有多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竹简书籍,书房中间有多张案桌,每张案桌后面都有一张软垫。 “大王,请!” 子婴走到正上方主坐席,在软垫上跪坐着,坐北朝南,要不是有原本嬴子婴的记忆,这样跪坐很不习惯。 尉缭在左侧最靠前的案桌后软垫坐下。 子婴有些心急,不想废话太多,开门见山道:“老太尉,寡人诛杀赵高,明日午时公开处决三族,想必您已知晓。” 尉缭道:“我王杀得好,赵高这等逆贼,早就该死了。其心之恶,始皇帝在世时未看出来,以至酿成大祸。” 子婴忧心忡忡道:“大秦眼下之危局,老太尉或许有所了解。关东数十万秦军,二十余万在巨鹿战死,二十万降兵在新安被坑杀。六十万以上的叛军,正向关中杀来。” 尉缭叹息一声,说道:“要是赵高早一年被诛,情况会好很多。眼下之时局,难啊!” 子婴慷慨激昂道:“寡人既当了这个大秦之王,自当挑起重担,就绝不能让大秦自寡人手中而亡。” 说到这里,子婴站起来,走到尉缭面前,深深一揖,以诚恳的态度道:“恳请老太尉,指点寡人挽救大秦之法。” 第5章 大政方针 新王即位,朝议结束后就立即赶来,再看到新王如此表现,没有丝毫昏庸之像,尉缭心中有了少许安慰,同时也感慨:要不是胡亥昏庸,何至于让赵高横行! 随即,尉缭同样站起,向子婴躬身作揖,说道:“大王,我大秦地利优势仍在,关中有四关拱卫,有关中、汉中、蜀地这三处肥沃之地耕种庄稼,如此之利,皆是关东诸侯所没有。眼下大秦最缺的,就是人,大秦成年男丁所剩无几,征战、耕种皆大受影响,要解决大秦危局,还需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尉缭走到一个书架前,拿起一卷布料,走到正中最前方墙壁前,将布料打开再挂起。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副天下地形图。 子婴走近两步仔细打量着,这时期的地图都是人工绘制,再加上科学技术落后,地图的精准度比现代差远了,许多地方只能是画个大概。 尉缭指了一下函谷关和武关,说道:“大王,只要派出得力将领扼守两关,敌军极难攻破,除非守将叛变。若只紧守四个关隘,尚不能做到万无一失。赵地西南与秦地,虽隔着黄河天险,敌军若想绕过函谷关攻入关中,风陵渡、蒲津渡、龙门渡皆有渡河之可能。” 随即,尉缭分别指了三个地方,正是三个渡口。 子婴接连点头,在历史上,就有多次从山西西南位置西渡黄河进攻关中的案例,并且有取得成功的。 在战国前期,魏国名将吴起率军从龙门渡渡过黄河进入秦国境内,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的胜利。 在战国后期,关东诸侯曾五次合纵伐国,最后一次合纵,赵将庞媛率军从蒲津渡过黄河迂回函谷关,最后在蕞城被秦军击退。 尉缭继续道:“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只要能坚持三年五载,渡过男丁短缺之危,跟重新复国的关东诸侯相比,我大秦仍有优势。” 子婴连连点头,认真聆听着,虽然他已有了解决危机的办法,但一个人能够考虑到的问题终究有限,还需集众臣之智慧。 尉缭继续道:“臣方才所说,是对外方面。对内,需重整朝纲,把被赵高破坏的朝纲重新恢复。李斯丞相是难得的能臣,他在任时,把大秦治理得很好,他定下之规矩,大部分可恢复遵从,少部分因情势不同做出改变……..” 他一连说了很多,总的来说,对外需要确保函谷关、武关,以及黄河防线;对内整顿朝政,在动员男丁入伍的同时,要确保耕织正常进行,目前男丁不足,需在从军作战和庄稼耕种方面取得平衡。 讲述完毕后,尉缭问道:“不知大王在朝议中有何布置?” 子婴把下午朝议的内容说出来,尉缭接连点头,觉得这个新君处理得还算妥当,觉得或许还有保住大秦的希望,心中为之欣慰不少。 子婴最后道:“寡人预感到武关危机,驻守武关的武将忠诚不足,寡人打算集结咸阳骑兵,亲率骑兵火赶往武关,替换武关守将,然后再赶往函谷关坐镇。丞相一职极为重要,需有大才又忠诚可靠之人担任,由丞相坐镇咸阳,镇国家,抚百姓,筹措粮饷,治理好千疮百孔的大秦,让前线的将士无后顾之忧,让大秦重燃生机。纵观大秦,如今只有先生能胜任。先生年事已高,寡人本不该再让您辛劳,可大秦和寡人都需要您,望先生临危受命,莫辞辛劳,出任丞相一职。” 子婴说话时的言辞神色十分诚恳,这是在苦苦期盼,说完后,再向尉缭躬身作揖。 在这里,尉缭从子婴身上,看到了明君的风范。胡亥在世时,赵高一直祸乱朝纲,做下许多恶事,归根到底还是君主昏庸,那时的尉缭,除了痛心疾外,什么都做不了。 尉缭有识人之能,在被秦王赏识之初,觉得秦王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一但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之残暴,对敌人也毫不手软,他觉得这样的秦王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在辅佐嬴政一统天下后,尉缭只做了三年太尉就辞官,此后,太尉一职一直都空缺着。 近两年来,尉缭自觉精力已不如从前,但他不希望看到大秦被灭国,如今看到了子婴有明君的风范,又如此诚恳,心中已经有所决定。 “臣愿为我王尽犬马之劳!” 尉缭随即行跪拜之礼。 “爱卿快快请起!” 子婴将这个年逾花甲的老臣子扶起,内心不由自主兴奋起来。 他灵魂穿越到这里还不到一天时间,但形势紧迫,没有时间去慢慢适应,只能以最快度做好该做的事情。 有尉缭出任丞相,最重要的事情办成了一件,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随后,两人再次坐下,具体商议着以后的行动。 “我大秦虽有关隘、黄河天险,但跟敌军相比,兵力过于悬殊,真要抵挡关东数十万敌军,颇为不易。需知己知彼,才能针锋相对。项羽乃楚国项燕之后,因祖父、叔父死于秦军,对大秦有彻骨仇恨,若他所率之兵被关隘阻挡,也必定不会轻易退兵。保卫大秦之关键点在于项羽,臣对项羽了解不多,有一点可肯定,项羽能仅凭数万兵马,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章邯大军,必定是很好的统帅,此人还年轻,乃大秦长期之劲敌。此外,刘邦这个人也不容小觑,我王还需多加注意。” 尉缭具体分析着,虽然保住秦国还是有希望的,但面临的困难、压力实在太大,脸有忧色。 秦二世时期的暴政,导致烽烟四起,项羽、刘邦之流才能走上了历史舞台,要不然,在史书中或许连两人的名字都不会提起,一辈子只是籍籍无名的人。 尉缭是通过近两年得知的战事情况,从中分析对手,他只是退休官员,不能像赵高那样通过手握的权柄了解详细战况,只能是在通过儿子打听到的有限的消息中分析对手。 “二世皇帝期间,寡人虽不在位,仍然时刻关心着我大秦,对近两年来战况有所了解……” 接着,他把自章邯率军出函谷关后的作战经历,包括击杀项梁、巨鹿之战、再到后来投降项羽、新安二十万降兵被坑杀这些过程,扼要地说出来,又再说了刘邦起兵后的大体作战过程,扼要介绍一下项羽、刘邦两人的能力、性情,以及两人的主要下属。 在现代的时候,他对这些过程在百度上查的比较详细,也看过相关的纪录片和电视剧。不过,在尉缭面前却不能说得太过于详细,只能是说个大概,要不然连身为丞相的赵高都不可能得到的详细报告,子婴却说了出来,尉缭不把他当成妖孽才怪。 即便如此,也足够尉缭震惊了,要不是子婴时刻关心大秦,焉能打听得如此详细。 两人再继续商议着,对于官吏任免考核的人事方面,主要是恢复李斯时期的人事制度。 要如何在抵御外敌的同时,把对农耕的影响降低到最轻,两人在具体讨论着,大秦全民皆兵,十七岁以上男丁都要接受军事训练,一旦有战事爆需要征召时,随时能上战场作战。 然而,刚满十七岁,以及只有十五六岁的人,这些人没有接受过训练,还需先操练才能上战场。 尉缭的建议是,先操练十六和十七岁的男丁,等秋收完毕后,再操练十五岁的。 这仅是操练而已,如果不是战事十分危急,尽量不派十五岁的人上战场,毕竟农耕需要男人。 子婴道:“秋收已经开始,若连十六岁男丁都被征召,势必会影响粮食收成。” 尉缭对此胸有成竹,说道:“臣打算动员大秦境内各级官吏,在秋收期间下到田间帮助,臣会做好表率,亲自劳作。若战事紧急,男丁不足,明年后年农忙时,臣也会这样做。” 第6章 朝会议政 这的确是个办法,丞相亲自带头下田,子婴很认同这种做法。 他说道:“寡人后日一早,要亲率骑兵赶往武关。明年若有机会,也会像丞相那样,农忙时亲自下田种地,给大秦官吏做好表率,让大秦百姓看看,寡人跟子民们一起同甘共苦、共度难关!” 尉缭轻轻捋着自己那长到脖子的胡子,露出欣慰的笑容。 君臣两人再继续交流着,谈得十分投机,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讨论的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 在谈论到赵高方面,子婴咬牙切齿道:“赵高祸乱朝纲,残害忠良,蒙恬、蒙毅、李斯、冯去疾、冯劫等难得之人才,皆死于赵高。若这些人还在,焉能让反贼在关东横行。” 他对此无尽的惋惜,深深叹息一下,再说道:“被赵高残杀的大臣太多了,导致大秦人才凋零。大秦男丁损失过甚,此乃大秦第一困难;缺乏大才之人,此乃第二困难。” 谈到这里,尉缭道:“我大秦自孝公变法时起,不乏子孙数代为大秦效力之家族。蒙家的蒙骜、蒙武、蒙恬、蒙毅,王家的王翦、王贲、王离,皆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大王何不从忠臣良臣家族中寻找?” 经过尉缭这一点拨,子婴眼前一亮,很快想到了王翦后代,再回忆着自己现代时在百度查过的相关资料,王离有长子王元、次子王威,不知有没有成年。 想到这里,子婴决定在明天处决赵高三族后,亲自去王家一趟。 君臣再继续讨论着,定下了现时的大政方针,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亥时。 子婴动身回咸阳宫,决定明天早上上朝,正式任命尉缭为丞相。 回到咸阳宫的后宫,时间已是子时(晚上11点),此时的嬴子婴,心情已不像上午时那么沉重。 有尉缭出任丞相,按照商定好的大政方针行事,要保住大秦,改变历史命运,还是有希望的。 宫女们给子婴脱去衣服,伺候汤沐。 在秦汉时期,一般称呼洗澡为汤沐。 后宫某间屋子,这里有秦王汤沐的御池,屋内蒸汽弥漫,宫女们正伺候着秦王汤沐,提水、换水的体力活,则由太监负责。 今天上午有宫女换衣服,现在有宫女服侍沐浴,灵魂为现代人的子婴,颇为不习惯,整个人不太自然。 宫女们为此战战兢兢,以为是伺候得不好,生怕大王责怪。 幸好,大王由始至终都没有责怪之意。 一天忙碌下来,子婴累了,洗澡之后匆匆就寝。 第二天,清晨。 温暖的阳光洒向关中大地,照耀着古老的咸阳城,给人们丝丝暖意。 连续两天的下雪终于停止,北方不再呼啸,咸阳城内居民们纷纷出来,打扫屋门前的积雪。 在昨天,咸阳还是乌云密布,内有逆贼赵高,外有数十万敌军,愁云惨雾笼罩着咸阳百姓。 而今天,跟昨天已是天壤之别,新王诛杀赵高,今天中午将赵高三族明正典刑,咸阳城内弥漫着喜庆的气息。 麒麟殿外,文武百官皆66续续来到这里。 他们头戴高山冠,身穿直裾绿袍,腰间佩绶。 朝会时间未到,官员们在等待着。 不久,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出现。 百官见到他,皆恭恭敬敬。 “恭喜先生!” “大秦有良相了!” “先生任丞相,乃众望所归!” “有先生辅佐我王,大秦更不会亡!” ………… 百官抱拳行礼,见过尉缭。 尉缭向众官员抱拳回礼。 “噹…噹…噹…” 编钟敲响,麒麟殿大门缓缓打开,从朝会时间到了。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分左右两边站好,站在右边最前面的正是尉缭。 嬴子婴从后面走入麒麟殿,他一身华贵黑龙袍,腰系秦王剑,头戴十二冕旒帝冠。 秦国国君,已从“皇帝”降为“王”,这主要体现在称呼的改变,秦始皇制定的制度、礼仪服饰,大多数继续沿用。 子婴从侧边走上台阶,跪坐于君王席子上,俯视着众臣。 众臣跪下,齐齐高喊道:“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在昨天,就已经确定了丞相人选,子婴不再啰嗦,直接让御史宣读秦王诏命,正式任命尉缭为丞相。 任命完毕后,开始着议政。 尉缭先道:“启禀我王,赵高祸害大秦日久,大秦官吏、将士无不深恶痛绝。臣认为,需派人将赵高伏诛这个好消息,传给各处守军,以振奋军心。” 子婴道:“寡人准奏!” 他即可出相应的命令。 尉缭再道:“禀我王,赵高指鹿为马,冤杀许多大臣,需即刻为之平反,尤其是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还有蒙恬、蒙毅。” 就任丞相,当众提出的两个建议,都是非常必要而又要及时做的。 赵高把持朝政,让大秦民心尽失,二世皇帝胡亥有推脱不了的责任,给被冤杀的人平反,是挽回民心、修补过失的重要举措。 对尉缭这个人才,在子婴心目中已是充分认可,他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李斯丞相为大秦勤勉一生,被赵高诬陷成要谋反,还有冯去疾、冯劫,他们都死得冤啊!寡人不能让为大秦效命的臣子蒙受不白之冤,不能让有心为大秦效命之人才心寒。” 他随即看向卢德道:“卢爱卿,你统计一下,这些年来,有多少大臣被赵高冤杀。” 此时的卢德,神情十分振奋,他说道:“回禀我王,不用重新统计了,臣记得清清楚楚。” 随即,他把这三年来被冤杀的大臣名字准确无误念出来,共有好几十人。 这三年来,胡亥、赵高祸害大秦,他深恶痛绝。只是为了明哲保身,不得不忍气吞声,每当有忠臣被冤杀,他都铭记于心,把这几十人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 无论是秦王,还是众臣,都为此惊讶,卢德当众就把这几十个名字丝毫不差地说出来。 子婴和尉缭都为此欣慰,有如此大臣,对大秦是好事。 随即,子婴当众写好诏书、盖上玉玺,让御史宣读,为被冤杀的人平反。 接下来,子婴让尉缭当众以丞相身份处理政事。 因为对历史还算有些了解,子婴对明君和昏君、暴君的区别,作为君王应该怎么做,对于处理政事大体有些了解,但毕竟不熟悉,先看看尉缭这个有经验的老臣子如何做。 尉缭即刻向下达征召令,大秦下辖之地,凡是面满十六岁的男丁皆要从军。 钟平道:“敢问丞相,虽说情势危急,但若连十六岁男丁皆从军,秋收势必受到影响。” 尉缭道:“新兵需先操练,才可上战场作战,丝毫耽误不得。大秦之官吏皆是成年男人,亦可下田劳作。在秋收期间,大秦所有官吏,至少分出七成下田劳作,我会亲自带头,大家身为大秦朝臣,当以身作则。” 他语气坚定,态度坚决。 许多人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应急的办法。 子婴道:“丞相之提议甚好,就这么定了。若不是战事紧急,寡人需率兵赶往武关,定会带领众卿家,一起下田帮助百姓收割粮食。” 接下来再商定,规定官吏中什么岗位必须有人留守,什么人下田劳作。商议得十分详细,下达了死命令,要是各个郡县粮食收割受到影响,一定会将郡守、县令问罪。 随后,尉缭当场把赵高担任丞相后,积压未被处理的事务当场处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军功爵。 在章邯率军东出函谷关以来,屡屡获胜,尤其是击杀项羽叔父项梁,立下不少军功,相应斩杀敌人的士卒也应当受到封赏。 那时候,身为丞相的赵高担心章邯做大,嫉贤妒能,未及时给予相应奖励,一直拖延着,后来不久,生了巨鹿之战,再后来章邯投降,这些事情更是不了了之。 那些应当给予奖赏的士兵,后来要么在巨鹿战死,要么跟着章邯投降后被项羽坑杀。 这一码归一码事,该奖赏就应当奖赏,该封爵的就封爵,至于后来战死,那是另外一码事。 秦律非常严格,军功爵可以传给儿子,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 但如果士兵向敌军投降,家里会被牵连问罪。 秦军在巨鹿一战,损失士卒二十余万,这些士兵之前有军功而未封赏的,应当受到封赏,由儿子继承。 对于立功人员,丞相官署都有相应的档案记录。 至于后来跟随章邯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士兵,原则上家人需要被牵连问罪。 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尉缭面向子婴道:“禀我王,章邯之所以投降,乃是被赵高逼迫,二十万士卒被迫跟着投降,不久被项羽全部坑杀。在此危急之际,臣恳请我王免于追究,原本杀敌有功未封赏的给予封赏,大秦百姓定会感激我王恩德。” 对于这个建议,子婴批准了。 尉缭当即命令下去,按照秦律给予立功而未封赏的将士封赏,对于已经战死的,封赏其儿子。 对于那二十万跟随章邯投降的士卒,对其家人做出特别声明,按照秦律家人必须问罪,是大王爱民如子,才不予追究责任。 第7章 振奋人心 随后,尉缭继续处理政事。 在黄河防线方面,风陵渡、蒲津渡、龙门渡三个渡口的秦军守军并不多,尉缭的给出的措施,是在分别在三个渡口西岸,都加建类似于城墙的防御设施。 让敌军无论是强攻还是偷袭,都难以渡河。 这时期的黄河水位,比现代时期高出很多,黄河中上游一带,沟壑纵横,许多地方水流湍急,能够适合渡河的位置不多,古代科技落后,黄河就是宛如一座天险。 “大王,午时已到!” 正当还在商议朝政时,壶郎(掌管刻漏计时的官员)向子婴做出禀报。 子婴道:“众位卿家,跟随寡人一同前去刑场。” 出得麒麟殿,嬴子婴上得銮驾,在卫尉士卒的拱卫下,缓缓向刑场进,文武百官跟随在銮驾后面步行前进。 咸阳城西北靠近城墙处,这里有一块凸起来的地方,乃是专门建造用于公开处决罪犯的刑场。 一年多以前,李斯和全家就是在这里被公开处决。 刑场上,赵高三族二百三十一人皆跪在这里,手脚被铁链绑住。 在一个大木架上,赵高的尸身被高高吊起。 廷尉府衙役和部分卫尉士卒在这守卫着。 在刑场左边,没资格参与朝会的低级官员和吏员站在这里。 在刑场右边,是前来观看的百姓。 在更远外围、以及北面城墙上,咸阳城内大部分士卒集中在这,他们是接到命令,前来这里观看行刑。 看到被吊起的赵高尸身,士卒、官吏、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许多人还心情激动。 “赵高这奸贼,祸害大秦太久了!” “奸贼终于死了,这两日,是我有生以来最高兴之时候!” “新王整顿朝纲,又有尉缭出任丞相,咱大秦肯定还有救!” “我儿今年十六,可以从军了,希望他多立军功,别战死沙场!” ………… 大王还没到,一些低级官员们在低声交谈着。 刑场上的赵高三族人员,成年人个个都脸如死灰,赵高的所作所为,他们当然很清楚,即将被斩,这是上天的惩罚。 “呜呜……” 有小孩在哭泣着。 不过,百姓、官吏、士卒,没有一个人在怜悯他们,赵高如此罪大恶极,诛三族乃是罪有应得。 “大王驾到!” 声音从南边传来,众人向南望去,只见秦王銮驾驶来。 “拜见我王!” 当子婴从銮驾下来时,除了囚犯外,众人齐齐行礼。 子婴走到监斩官的位置上,跪坐在软垫上。 廷尉于政走上刑场最前方,打开布帛宣读起来。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赵高之罪恶,罄竹难书……” 于政当众宣读的书,相当于宣判书,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最恰当不过,这是隋唐时期李密声讨隋炀帝杨广的檄文,被子婴运用过来。 宣读完毕后,子婴朗声道:“开斩!” 随即,十个刽子手,每次十人,花了些时间将这两百余人全部处决完毕。 随后,士卒把尸身装上车运走。 子婴走上刑场,俯视着官吏、将士、百姓。 众人亦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国君,这个国君仪表堂堂、精神抖擞,从昨天到今天,大秦已经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吏将士们,从秦王坚毅的目光中,看到了希望。 子婴扫视着众人,从臣民们的目光中,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悦。 他精神振奋,朗声说道:“十五年前,我大秦荡平六国,一统天下,国运何等昌隆。然而,二世皇帝即位,赵高蒙蔽视听,大秦经历了三年黑暗。寡人即位,赵高伏诛,大秦的黑暗已结束。寡人定会像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始皇帝那样,做名垂千古的明君,大秦定能再次中兴!……大秦万年!” 话音落下,尉缭大声说道:“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他的声音虽然苍老,却很宏亮。 “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 现场数以万计的人高喊着口号。 秦王慷慨激昂的讲话,深深地振奋着他们的心。 这时候,已是下午未时,子婴和臣子们忙着议事,连早饭都还没有吃。子婴不耽误时间,重新上到銮驾,起驾回宫,他要跟朝臣们一同用膳,然后再继续议政。 秦王走后,百姓将士官吏们6续散去。 有两个少年,步行向家中走去,边走边交谈。 他们是王离的儿子,长子王元,年方十六,次子王威,年方十四,兄弟俩都还处于兴奋状态。 王威道:“大王真乃明君也,大秦有救了!” 王元道:“若不是被赵高祸害三年,大秦焉会落得如此地步!幸好新的大王是明君。朝廷征召士卒,咱们熟读兵书,勤练武艺,定能多立军功。” 想到可以从军了,王元就更是兴奋。 上次秦国征召年满十七岁男丁入伍,前往关东作战,那时王元只有十五岁,未达从军年龄。 从小时候起,王贲、王离就悉心指导王元、王威两人,兵法和武艺皆没有落下。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几年后,王翦寿终正寝;在嬴政病逝前几个月,王贲病逝。 在一统天下前,王翦、王贲父子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深谙用兵之道。 在军事才能方面,王贲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岁月里,对两个孙子悉心栽培,倾囊相授,两兄弟俩受益匪浅。 王威郁闷道:“可惜我还差一岁,尚不能从军。” 王元道:“大秦元气大伤,以项羽为的贼军兵锋正胜,这仗还有得打。弟弟你在家中练好本领,再过数月便可从军。” ———————— 申时,咸阳宫,这里摆上了许多桌子,子婴跟朝臣们席地而坐,共进晚饭。 在这时期,一般是一日两餐,第一次进餐在上午**点钟,称为“朝食”,第二次进餐在下午三五点钟,称为“餔食”,直到唐朝,一日三餐才逐渐普及。 这时候的膳食,食材种类、烹饪方式比现代少得多。 这时期的主粮食,最为普遍的是粟(小米),其次是菽(大豆)。 至于水稻,虽然早在商周时期的黄河流域已有种植,但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还是珍贵的食物,只有上层贵族才吃得上稻米。 不仅是菜式少,差别更明显的是调味料很少。 子婴吃着这时期的菜,由于缺乏佐料,觉得过于清淡无味,唯一好于现代的是,这时期很多野味,本身味道好于人工饲养。 这次午膳,就有狩猎获得的野鹿、野羊,吃着现代吃不到的野味,子婴还算吃得津津有味。 餔食完毕后,继续商议着政事,一直到酉时方始结束。 随后,子婴坐上銮驾前往王离家中。 他已经命人查明王家家庭成员情况,王离的长子王元已十六岁,可从军出征了,不知他的才能如何。 咸阳城东南,这里有一座豪华宅院。 在秦王政二十三年的时候,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征楚国前,向秦王请求众多赏赐,这座豪宅,便是那时候嬴政赏赐给王家的。 后来,王翦一战而灭了楚国。 不仅是宅院,王家还有众多的钱财、良田,皆是秦王赏赐,生活过得非常富足。 这时候,王家一家四口正在吃晚饭。 王夫人说道:“元儿,战场上刀箭不长眼,你千万要小心。” 这两年来,秦军东征的四五十万士卒,不是战死就是被坑杀,王母很是担忧。 一个少女说道:“娘,你就放心吧,哥哥深得祖父真传,精通兵法韬略,定会斩将旌旗,立下战功。” 她姓王名倩,字梦思,王离女儿,比王元小一年三个月。 王威道:“是啊!母亲,哥哥定会立功,平安归来。” 王梦思再道:“母亲,我相信,哥哥定不会重蹈父亲覆辙。” 不管怎么说,王夫人仍然很是担忧。 “大王驾到!” 一道宏亮的声音从大门那边传来。 秦王竟然来了,一家人都甚感意外。 王元当即露出欢喜之色,道:“看来,大王很器重咱们王家!” 随即,四人快步来到大门后,开门迎接。 “拜见我王!” 四人齐齐向秦王作揖行礼。 子婴打量着年长的少年,基本可以确定这是王元,对方身材高大,器宇轩昂,国字脸,区区十六岁,身高已接近子婴。 见秦王看向自己,王元主动道:“大王,臣乃王元。” 他再介绍道:“这乃家母!” 王夫人行礼。 子婴作揖还礼,神态和蔼。 “这乃家弟王威!” 王威比王元矮上不少,但体格颇为壮实,他比王元小两岁,乃王离已故的妾室所生。 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才会取“表字”,两兄弟皆还未有表字。 “这乃舍妹王倩,字梦思。” 子婴仔细打量着王梦思,她身材苗条,皮肤姣好,瓜子脸,五官精致,嘴唇左边有颗美人痣,颜值相当不错。 王梦思也抬头看向子婴,见年轻英俊的大王看向自己,羞羞地低下头。 第8章 年轻有为 嬴子婴先道:“不知王家祖先牌位在何处?” 王家四人一怔,王元先反应过来,说道:“大王,请跟臣前来。” 王家的宅院甚大,子婴在士卒拱卫下,跟着王家的人来到一处小屋,里面正是供奉王家祖先牌位的地方。 牌位有十几个,王翦、王贲、王离三人的牌位赫然在列,墙壁上还分别挂着三人画像。 面对着这些牌位,子婴神情严肃,说道:“王家三代为大秦尽忠,立下汗马功劳,王离将军为国捐躯,乃是军人楷模。请受寡人一拜!” 随即,子婴跪下,行跪拜之礼。 从大秦君王角度来说,王家三代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值得国君向他们一拜。 子婴这样做,是事先就想好的,做得似模似样,态度十分诚恳,就是做给王家人看的。 亲眼目睹国君这样做,王家四人都很是感动。 王元露出欣慰之色,面向牌位跪拜,说道:“父亲,你为国捐躯,大王来看望您了!父亲可含笑九泉了!” 其他三人跟着跪拜。 子婴站起来,面向王家四人,说道:“大秦危急,征召十六岁以上男丁从军。王元,寡人希望你能像祖上三代那样,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王家四人站起。 王元向子婴作揖行礼,说道:“臣愿效犬马之劳!” 如此敬重人才、敬重臣子,王元更觉眼前的年轻君主乃真明君。 大王亲自前来,让哥哥从军,王威急了,向子婴作揖道:“大王,臣虽然差半年才满十五,但杀敌报国之心不比哥哥差。恳请大王成全,让臣从军。” 子婴拍拍他那壮实的肩膀,露出欣赏的笑意,说道:“好,寡人成全你,你们兄弟俩一起从军,明日跟随寡人出征,一同赶往武关。” 兄弟俩喜形于色,齐齐朗声道:“诺!” 旁边的王梦思很是高兴,向子婴道:“大王,像父亲、祖父、高祖父那样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是哥哥弟弟之夙愿,他们一定不会辱没祖上威名。” 王元道:“妹妹说得是,成为出色之将军,乃臣之夙愿。” 兄妹三人都显得很高兴,唯独王夫人却一脸忧色,只是当场并没有说什么。 随后,在王元带领下,子婴来到书房。 书房内,除了有书架书籍外,还有一个剑架,剑架上放着一把剑。 在书房正前方墙壁上,挂着天下地形图。 随后,子婴跟王家兄弟坐下交谈。 将要谈论的是正事,王夫人和王梦思不便参与其中,不在书房内。 三人坐下后,王元主动说道:“大王,眼下是大秦最为危急之时,短短两年损失五十万兵力,军心低落。幸好我王诛杀赵高,整顿朝纲,必能激兵士之斗志。眼下,以项羽为之联军,夹着巨鹿一战大胜之余威,杀向关中,兵锋正盛,诚不可与其争锋。” 子婴此番前来,固然是要带上王元一同出征,更是要初步了解其才能。 他说道:“大秦危局如何破解?寡人愿闻高见。” 王元道:“守,坚壁清野,守好大秦所有关隘险要之地。函谷关、武关,只要确保守关武将不叛变,敌人短时内难以攻破。黄河天险有三个渡口,还需再派兵固守,修筑防御设施。” 子婴道:“爱卿觉得,该守到何时?” 王元对此已成竹在胸,说道:“禀我王,以项羽为之联军,兵力在六十万至八十万,每日粮草消耗甚剧。中原经历战乱,人口大减,庄稼耕种受到破坏,难以长年累月供应七八十万大军。敌军定会从函谷关、武关,又或者以黄河作为突破口动攻势。若久攻不下,长期对峙,士气定会衰竭。臣认为,关东联军最多只能支撑两年,定会粮草不济。这两年,乃保卫大秦之关键。” 王元只区区十六岁,就分析得头头是道,子婴越听越高兴,他现在就缺有才能的臣子。 古代人早成家,更早挑起重担,比现代人成熟得更早。 历史上的李世民、霍去病,都是十六七岁从军,年纪轻轻就建立战功,成长为出色的统帅。 李世民幼时聪明机智,高明的见解非常深远。 眼前的王元,年纪轻轻有如此见地,虽是极为难得,亦还属于正常现象。 子婴再考考王元,问道:“我大秦,是否还有重新一统天下之可能?” 对于这方面,他有自身的见解。 秦国要重新统一天下,肯定不会像历史上刘邦只花了四年时间就打败项羽和各个诸侯国那么简单。 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因为项羽分封不公,大部分诸侯都对项羽不满,有些还甚至反叛项羽,这给了刘邦或联合、或逐个击破的机会。 而现在秦国的形势不一样,原本被灭国的各个诸侯起兵反秦、复国,他们以项羽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如果秦国没有被灭亡,刘邦和其他诸侯,暂时不会跟项羽产生大的矛盾冲突。 秦国若要重新统一,必定艰辛得多,甚至会比嬴政一统天下更为艰难。 王元略作思量,随即开口朗朗道:“禀我王,臣认为,会比始皇帝一统天下难度更大。第一,大秦自立国以来,在一统天下前,兵力消耗最大一次,乃长平之战,当时虽战胜赵国,自身亦折损二十万士卒,而近两年来,大秦兵力折损五十万,男丁严重不足,需要更长时间恢复元气;第二,复国的关东诸侯,正同仇敌忾,联合攻我秦国,比起始皇帝时期,关东诸国更为团结,并且在军力上暂时占据优势。” 子婴认真聆听着,频频点头。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能有机会把才能向君王展示出来,王元愈兴奋。 他继续说道:“始皇帝一统天下,有强大之军力、国力,有出色之统帅,同样需高深之谋略,对各国分化瓦解。比如臣高祖父领兵攻赵,李牧领兵死守,长期对峙,若不是使出反间计,通过赵国奸臣郭开之手除掉李牧,灭亡赵国势必困难大增。臣之看法是,要一统天下,并不完全取决于战场,国力、军队、谋略缺一不可,需分化瓦解关东诸国,必要时,需用计除掉对我大秦有大威胁之人。我大秦有关中、蜀地这最肥沃之土地,有关隘天险,进可攻、退可守,只要能挺过这两年最艰难时期,假以时日,仍是国力最强。” “好!说得好!” 子婴鼓着掌,难掩喜悦之情。 他站起来,背负双手,走到王元面前。 王元、王威同样站起来。 子婴竖起大拇指夸赞道:“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看到大王赏识哥哥,王威兴奋道:“大王,臣和哥哥自小熟读兵书,哥哥还时常跟祖父讨论兵法韬略,连祖父都对哥哥赞赏有加。” 兄弟俩的父亲王离,原本是驻守边疆的长城军团副将,蒙恬死后,王离接替主将位置,长期戍守边关。 反而是致仕的祖父王贲在家,悉心指导两个孙子。 在原本历史上,秦国灭亡后,王元和王威举家迁居齐国避祸。后来王威耳孙之子王霸迁居山西太原,王威成为太原王氏的始祖。王元成为琅琊王氏的始祖。 在这个时空,王家的命运注定要被改变。 “我相信,哥哥定会……” 王元轻轻一捏弟弟的大腿,那有这样在大王面前替自家人自吹自擂的。 王威顿时闭嘴不说了。 随即,子婴转身迈步走向书架,看看有什么书籍。 王氏兄弟随之跟上。 王威说道:“大王,书架以兵书为主,书房所有书籍,臣和哥哥皆已熟读。” 子婴翻看着竹简,先后看到有《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太公六韬》、《鬼谷子》、《尉缭子》等等。 第9章 率军出征 王元说道:“大王,臣对所有兵书皆熟读于心,祖父在世时,时常与臣秉烛夜谈,盼着臣和弟弟再为大秦效力。” 子婴点点头,重新坐下,继续跟兄弟俩交谈,深入了解两人的才能。 通过了解,王元不仅对兵法熟读于心,还指出该如何活学活用,让子婴大开眼界。 论到军事能力,他在前世看过许多历史类网文、历史正剧、历史纪录片,再加上原本原本那个子婴的记忆,对于古代军事只是略懂。这次来到王家,子婴从从王元身上懂得了更多古代军事理论知识。 眼前的王元,在军事理论层面达到了优秀级别,至于实际能力如何,还得要看实践当中的表现。 至于王威,能力上跟王元有一定的差距。 臣子愿意讲,君主愿意听,君臣之间深入交流,相谈甚欢。 正在谈论间,随行内侍走了进来。 “大王,已到亥时四刻!” 不知不觉间,已经很晚了。 子婴站起,正色道:“王元,寡人封你为嫖姚校尉,秩俸比二千石,明日随寡人一同赶往武关。” 兄弟俩站起,王元恭敬作揖道:“谢我王!” 在秦国,军功和爵位,若是父亲有功名,是可以由长子或指定继承人继承,但必须降低若干级别,其他儿子则要再降低更多级别。 王离袭封武成侯,拜上将军,让其长子王元一开始便担任中级军官,从规矩上并无不妥。 子婴再看向王威,说道:“王威,寡人封你为军候,划归你兄长管辖。” 王威恭敬作揖道:“谢我王!” 明天早上还得率军出征,子婴不再多做逗留,走出书房要回去了。 王夫人、王梦思、王氏兄弟跟随着走到大门,送别秦王。 秦王走后,王家大门关上,一脸忧色的王夫人,对两个儿子道:“元儿、威儿,你们从军,为母不该阻止你们,不求你们一定能立功,只求平安归来。” 这一年多来,秦军接连失败,男丁死得实在太多了,她无法完全放心。 王梦思道:“母亲,我很看好哥哥和弟弟,他们定能立功又平安归来。” 九月二十二日,辰时。 风雪过后的关中,天气放晴,阳光照射着大地,给秦地百姓带来丝丝暖意。 咸阳城南门,咸阳守军中,一万三千人集合在这,文武官员前来为君主送行。 秦朝时期,驻扎在咸阳的军队,分别是卫尉军、中尉军、都尉军。 卫尉军是负责宫廷的近卫精锐,人数一万; 中尉军负责守卫咸阳城内,兵力两万人; 都尉军负责咸阳外围地区安全,常备兵力五万至十万。 在章邯出征时,大部分都尉军、一半中尉军调拨其指挥,导致现在咸阳只有三万兵力,卫尉、中尉、都尉各一万。 子婴要火赶往武关,决定只带骑兵,把咸阳的三千骑兵全部召集起来。 咸阳宫内,子婴换上戎装,出来宫门,程开、周允、王元、王威已在此等候。 这里有一匹骏马,是秦王的坐骑。 此马遍体黄毛,长得高大结实,名为黄骠马。 在这时期,还没有明马镫,马鞍是用皮革制成,中间有一层填充物的软垫马鞍,周边用很细的皮线缝制好,这种鞍垫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用时把它展开放在马背的两侧。 这种马鞍并非后来的高桥马鞍,而是采取“低鞍”式, 幸好子婴有这个身体原主人的记忆,要不然连骑马都不会。 子婴站在黄骠马左侧,双手支撑在马背上,用力一跃,右腿一跨,稳稳坐在马背上,右手抓住缰绳,双腿夹紧马身。 “出!” 在卫尉兵士拱卫下,秦王队伍向南门方向前行。 不多时,子婴来到咸阳南门,将士和官员们已等候多时了。 子婴看着那万余兵士们,弓弩兵、车兵、步兵、骑兵皆备。 其中,骑兵士卒头戴圆形小帽,身穿交领右衽,双襟交掩于胸前的上衣,左压右,左侧的襟边垂直于胸的右侧,衣长齐膝,袖长达于手腕,窄袖口,腰束革带,领、襟、袖口都镶着彩色缘边,士兵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登短靴,总体来说,衣着跟胡服比较接近。 要说跟胡服区别,胡服没有配甲衣,骑兵们则是甲衣与衣服糅和在一起。 甲衣保护身体,士兵们肩无披膊装束,手无护甲遮掩,既保留了行动灵活,又具备了安全性能。 每个骑兵侧边,都还有一匹无人乘坐的战马,马背上驮负着少量的物资用具。 一名骑兵两匹马,是标准的配置。 由于这段时代还没有马镫,骑兵必须双腿加紧马身,无法借力,要时刻保持身体平衡,难以再有余力手持冷兵器近距离作战。 所以,这时候的骑兵,并不像马镫出现后那么强大的战斗力、冲击力,只能作为步兵的辅助,难以对步兵动冲锋,在没有马镫情况下,要是骑兵手持近战兵器跟步兵作战,并无明显优势。 最大优势在于机动性,可袭扰敌军,可远距离射箭,可配合步兵协同作战。 这时期秦国骑兵,是以弓骑兵为主。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军骑射在诸国中最强,秦军在这方面并不逊色多少。 秦军骑兵们,左边腰间插着铜剑,右边腰上挂着弓,后背挂着箭囊,箭囊里装满了箭支。 骑兵中为之人,年约三旬,体型魁梧,双目炯炯有神。 他策马向前几步,拱手道:“臣骆甲,率骑兵恭候我王!” 骆甲声音宏亮,神态恭敬。 子婴在登基即位当天,就专门抽时间,大体上翻阅过秦国主要军官档案,骆甲和李必皆属于骑兵,都是都尉级别。 在原本历史上,两人在秦亡后归顺刘邦,刘邦组建骑兵时,灌婴为主将,骆甲李必为左右校尉,辅佐灌婴。 子婴面向士卒和官员们,朗声说道:“大秦危难,然我大秦君臣一心、将士一心,大秦定不会亡。今日,寡人亲率将士们出征,共御外敌。大秦必胜!” “大秦必胜!大秦必胜!” 士兵和大臣们高呼口号,声音响彻千里。 在几天前,外有作战惨败、内有赵高弄权,秦军军心不稳,士气低迷。 从前天开始,子婴用雷霆手段铲除赵高,封赏作战立功之士,激励军心、民心,军心迅凝聚起来。 目前咸阳的秦军们,斗志昂扬,军心振奋。 口号呼喊过之后,现场重归寂静。 子婴下马,走到以尉缭为的臣子们面前。 “寡人出征后,有劳诸位爱卿了!” 子婴说罢,向臣子们作揖。 众臣们躬身作揖回应。 随后,子婴重新上马,向骑兵们大声道:“出!” 子婴、程开、骆甲、王元、王威,以及三千骑兵们,向西北方向而去。 尉缭和众官员,目送秦王队伍离开视线范围,才解散回城。 武关位于咸阳东南方向,距离约五百里,骑兵火出,估计需两天时间。 马镫,在骑兵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没有马镫的时代,人坐在马背上,双腿必须夹着马身,没有马镫来借力和稳住身体,影响战斗力挥。 在出后不久,子婴双腿就有疲惫之感,骑马还真是苦差事。他只能坚持着,为了挽救原本失败死亡的命运,就算再苦再累,他都有精神力量支撑着,跟死亡相比,这点累算得了什么。 他不是没有想过把马镫制造出来,若没有铁马镫,暂时可以用布料来替代,做成布马镫。 不过,子婴不打算现在就把马镫明出来。 对于这方面,他有自身想法,必须在重要的、具有决定性战役中,让骑兵突然间装备布马镫,挥出比原有骑兵更大的战斗力,出其不意,从而一举打败敌军,获得决定性胜利。 马镫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于人的想象力,一旦将马镫明出来,被敌人得知后,必定会全面装备骑兵。 这可是子婴的杀手锏之一,只能用一次。 子婴和骑兵们,以中前进,根据度来推断,时在十五至二十公里之间,每奔跑近一个小时停下,人和马略作歇息,再换乘另外一匹马继续前进。 按照这样来推算,一天大约能走三百里,两天时间赶到武关问题不大。 未时时分,太阳高照,队伍约莫走了一百五十里。 前方,一座宏伟的大营展现在眼前,这是蓝田大营。 蓝田大营,类似于秦军大本营,是秦国东南方的屏障,是秦军精锐主力驻扎地。 一年多前,章邯率军兵出函谷关,蓝田大营驻军大部分被抽调,如今只剩下一万人。 第10章 心头大石 子婴和部下们在大营外停下。 “大王驾到!大王驾到!” 有士兵策马赶到大营前高呼着。 很快,营门打开,三名武将快步出来。 武将们望见了秦王大纛,向大纛走来。 子婴旁边的王元,四指并拢,手掌指了一下子婴,大声道:“此乃秦王,见驾!” 三名武将加快脚步,在秦王前几丈距离停下,作揖礼,齐齐朗声道:“拜见我王!” 新王即位,三人都还是次见到子婴。 子婴新任秦王,对许多人还不认识,让三人做自我介绍。 中间之人名叫刘云,军职为校尉,章邯出征时,由他留守蓝田大营。 左边之人名叫李必,年龄跟骆甲差不多,军职为都尉,统领此地的骑兵。 右边之人名叫董巨,军职同样为都尉。 在此之前,刘云已经接到命令,得知秦王将会前来。 子婴道:“集合两千骑兵,李必和骑兵跟随寡人赶往武关。” 李必道:“诺!” 刘云道:“我王可入营内歇息,明日再出。” 子婴道:“不用了,十万火急,寡人要火赶到武关。” 虽然在现代中搜查的资料,刘邦是十月份夺取武关,现在离十月还有八天时间,但焉知现代能寻找到的资料记录的情况,会不会真的那么准确。武关守将不可靠,需绝对确保在刘邦夺取武关前赶到武关,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半点含糊不得,子婴恨不得立即赶到武关。 李必随即命令下去,让两千骑兵集合。 子婴和三千骑兵都下马,略作休息,刘云命令士兵从营内取出食物,给秦王和骑兵们。 在短暂休息期间,李必来到骆甲跟前,低声道:“骆兄,你也在这,大王要亲率骑兵赶往武关,想必关东战事甚为紧急。” 两人皆是重泉人,年龄相当,又是差不多时间从军,相互之间很熟悉,交情不错。 两人作为军人,只是服从军令行事,对前线战事所知不多。 骆甲说道:“函谷关、武关不容有失,大王率军前往,定能振奋军心。我王乃是明君啊!大秦必能保住!” 说到这里,骆甲难掩兴奋之情。 驻守在蓝田大营的秦军,都是精锐之兵,李必出命令后,骑兵迅集合起来。 随后,子婴带着五千骑兵,继续向武关方向进。 武关道,是秦国连接楚国的最重要通道,在秦汉时期的重要性,仅次于关中通往中原的崤函通道。 战国时期,秦国进攻楚国,需途经武关道出武关。 武关道上,五千骑兵、上万匹战马在奔驰着。 道路两边一望无际,时常可看见收割庄稼的农户。 在这些人当中,主要是女人、十五岁以下男子、白苍苍的年老男人,偶尔能见到的青壮年男子,都是丧失部分劳动力的残疾人,他们或断一臂、或少一足,来到田地里做力所能及的农活。 那些身体健全的成年男人已被全部征召,除了各级官吏外,全部皆从军,大部分已战死。 古代本身就科技落后、生产力低下,成年男人又大部分战死,可见老百姓日子之艰辛、秦国时局之艰难。 子婴没心思去感慨,得以最快度赶到武关,确保武关无恙,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到了傍晚,队伍抵达峣关,这里只有三千守军。 峣关,是武关道上的一处关隘,是平原与山区的交界处,其险峻性不如函谷关和武关。 在原本历史上,刘邦在夺取武关后,北上峣关,秦国组织最后的力量在蓝田至峣关一带跟刘邦军决战,刘邦军获胜,兵锋直指关中,秦三世赢子婴只得投降。 子婴进入峣关后,下令守军在子时四刻(凌晨零点)造饭,骑兵一更出。 他实在等不及了,骑兵们从现在歇息到凌晨,休息五六小时足够了,天黑时可以举着火把出。 ———————— 九月中下旬,刘邦在夺取丹水、析县,正紧锣密鼓,意欲夺取武关。 二十二日晚上,刘邦把部下召集起来,商议夺取武关之法。 刘邦帅帐上,文臣武将聚集在一起。 文有萧何、张良、郦食其、6贾等人; 武将更多,有曹参、周勃、灌婴、卢绾、樊哙、夏侯婴、郦商等人。 刘邦道:“我们离武关只有数十里,然而,武关跟函谷关一样,易守难攻,强攻不是办法,必须智取,诸位可有妙计?”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不出办法。 唯有张良,他神情轻松,似乎成竹在胸。 刘邦看到张良的表情,说道:“莫非子房有妙计?” 张良道:“秦国内有赵高折腾,对外作战失利、章邯投降,内忧外患,军心和民心尽失。我听说武关的守将杨栋是个屠夫的儿子,这种市侩小人,可以用钱财打动他的心。沛公可派出部队,在武关四周山间上增设大量军队旗号,虚张声势,作为疑兵,制造大军压境之态势,再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这很有可能成功。” 听到这里,郦食其顿时兴奋起来,向刘邦道:“沛公,我愿前往无关劝降杨栋。” 刘邦也很高兴,一拍大腿,说道:“好,就这么定了。明日一早前往武关。” 此时,关东所有人,对于子婴诛杀赵高一事还未知晓。 ———————— 这天晚上,子婴在床榻上翻来覆去,始终无法入睡。 刘邦到底有没夺取武关?目前还是未知数,哪里睡得着。 他心中不停地祷告着,祈求上天保佑,保佑自己能安然无恙。 终于到了凌晨时分,子婴起床,跟士卒们匆匆吃过东西。 士卒们再次集合起来,火把高举,照亮了峣关夜空。 子婴一声令下,五千骑兵沿着武关道,向东南方向前进。 一路上,子婴不知疲倦,只求尽快赶到武关。 武关,申时。 “大王驾到!大王驾到!” 很快,武关城门打开,杨栋和秦应、赵桐两名副将出来,都是一副意外的神情。 “臣杨栋!” “臣秦应!” “臣赵桐!” “拜见我王!” 三人恭敬作揖。 在昨天下午,有传令兵前来武关,公布新任秦王诛杀赵高一事,并没有说会秦王亲自前来武关。 之所以不提前通知,是防范于未然,万一此时武关已被夺取,刘邦得知子婴亲临武关,完全可以让三人继续假扮秦军守将,再暗中在关城内埋下伏兵,子婴前来那就是自投罗网。 子婴并未下马,俯视三人十几秒。 三人始终是神态恭敬。 子婴并未立即入关,而是向王元、骆甲使了眼色,两人率领三千骑兵,先行入关,抢占关城重要位置。 这是事先向他们交代好的。 杨栋、秦应、赵桐有些愕然,不知秦王何以会如此。 三人没有出声,作为臣子,不该问的就别问。 此时,子婴忐忑不安,始终望向关城方向,刘邦到底有没有夺取武关?自己是生还是死,很快就要见分晓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对于子婴来说,一分钟就如同一年那样漫长。 幸好,关城始终没有异样。 不久后,王元重新出到城门出,向子婴挥挥手,确认没有问题。 嬴子婴长呼一口气,总算落下了心头大石,原本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自己这条性命,总算暂时保住了。 子婴向杨栋道:“带寡人入关!” 杨栋抱拳道:“诺!” 随后,在三名武将带领下,子婴进入武关。 第11章 坐镇武关 武关,始建于春秋时期,为“三秦要塞”、“秦楚咽喉”,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东面和西面各有一道城门。 在关城西边,地势较为平坦; 在关城东面,沿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若要强攻,难以同时投入诸多兵力,可谓易守难攻。 武关议事厅,三万守军、五千骑兵中,军候级别以后的武将尽皆集中于此,共有四十多人。 一身戎装、要悬佩剑的子婴,走到主将的位置上。 这次亲临武关,起到了振奋军心的作用,子婴环顾诸将一遍,部下们精神状态都不错。 在出前,子婴专门查阅过武关守军主要武将的资料,现场四十多人,除了主将和副将外,子婴都还不认识,他让每个武将自报姓名和军职。 随后,子婴朗声道:“赵高弄权,祸害大秦三年,以致大秦危难。现赵高已除,大秦君臣当团结一心,共御外敌。” 他随即看向杨栋、秦应、赵桐三人,说道:“杨栋、秦应、赵桐,三位爱卿镇守武关已多有时日,辛苦三位了!” 杨栋恭敬道:“臣身为大秦之将,保卫大秦乃是臣之职责。” 秦应、赵桐也分别谦虚了一下。 对于这三人,子婴必须将其调离。 在现代的时候,他查阅过秦末楚汉不少资料,对于刘邦夺取武关,百度词条上只是说“刘邦从张良之计,使郦食其、6贾游说武关秦将投降,然后袭击武关秦将,夺取武关。” 而对于更具体过程,史书并未有更详细记载。 有关电视剧,有些说成武关守将爱财,派出郦食其用金钱收买,守将开城投降。 电视剧也还有其它版本,说是主将被郦食其说服投降,只是顾及家人还在咸阳,要是开城投降,必定会满门抄斩。针对这个顾虑,张良再用计,伪装成刘邦军趁守军不备动袭击,从而夺取武关。 有些资料也记录一个版本,说是主将不愿投降,两个副将欲归降,把主将绑住开城投降,刘邦担心秦军士兵哗变,在率军入武关时,突然对已投降秦军动攻击。 无论更详细情况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守城主将对郦食其劝降没有果断拒绝,没有坚决抵抗,才导致武关陷落。 尽管目前事情还没有生,子婴对杨栋、秦应、赵桐还是很不放心的。 “报…” 这时候,斥候向匆匆跑入议事厅,朗声道:“禀报我王,在武关以东二十里处,现大量敌军,旗帜上有‘刘’字,应当是刘邦军。” 现场武将未有任何人显出不安之色,武关易守难攻,又有秦王坐镇,定会安然无恙。 子婴暗呼万幸,要是再迟一天赶到武关,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他问道:“可查探清楚有多少人?” 斥候道:“禀大王,刘邦军遍布旗帜,浩浩荡荡,估计在五万人以上。” 子婴笑了一下,说道:“别说五万,就算二十万,也休想拿下武关。再探!” “诺!” 斥候离去后,子婴再说道:“只要守住函谷关、武关,大秦便不会有失,寡人暂时会坐镇武关,指挥守军抵御外敌。”。 随即,他淡淡道:“关中和蓝田大营也还需武将镇守。杨栋、秦应、赵桐,三位爱卿镇守多时,寡人体恤你们,让你们暂且歇息,回去探望家人。我大秦与敌军,势必会长期对峙,仗还有得打,日后,寡人还需倚重三位。三位明日便回去吧。” 杨栋、秦应、赵桐很是意外,不过,从秦王的说话内容和语气上来看,似乎又没有明显不妥之处。 无论有没有不妥,三人只有领命的份。 “谢我王!” 三人分别感谢恭敬回应。 子婴看向程开,说道:“程开!” 程开抱拳道:“臣在!” 子婴道:“寡人封你为中坚将军,秩俸升一级,为武关主将!” 又升官了!程开喜上眉梢,恭敬道:“臣誓死报效我王!” 子婴分别看向李必和名叫苏忠的都尉,说道:“李必、苏忠!” 李必和苏忠齐齐道:“臣在!” 子婴道:“寡人封你们为校尉,为武关之副将,协助程开守卫武关!” 两人均大喜,说些感谢和誓死效忠之类的言辞。 武关守军的管辖权,当场交接完毕。 子婴打了个哈欠,他太累了,这两三天来,一直紧绷着神经,昨晚还一夜未睡,加上连续骑马赶路,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武将们解散后,子婴让部下安排腾出一个房间,收拾好,然后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子婴起床后,有侍从兵端来热水和洗漱用品。 高级武将一般配置有侍从兵,相当于现代的勤务兵,负责武将的生活起居。 洗漱过后,子婴叫上程开、骆甲、李必、王元、王威、苏忠六人一起吃早餐。 程开来到之后,说道:“大王,今日一早,东城门外山间上,遍布敌军旗帜。” 待六人都到齐后,子婴道:“城外山间上,插满了敌军旗帜,大家觉得,刘邦为何这样做?” 他知道是张良献计,刘邦故布疑阵,但并未说破,也没必要说破,要借机考考臣子们。 程开道:“禀我王,臣认为,刘邦是要壮大声势,给守军压力。” 骆甲、李必、王威、苏忠都认同程开的说法。 王元道:“大王,大秦内有赵高祸害,外有作战失利。赵高被诛杀一事,甚至二世皇帝遇害一事,关东诸侯应当还不知晓。刘邦很有可能会认为,武关守军军心涣散,在城外山间插满旗帜,乃故布疑阵,给军心涣散之守军压力。臣觉得,刘邦或许会认为,武关守将不一定会忠诚于大秦,先故布疑阵,再派出辩士带上钱财前来劝降。” 子婴心中乐呵呵的,王元能有如此高明见解,那是自己捡到宝了。 他没有立即回应,先看向几个武将。 “妙啊!言之有理!” 程开竖起大拇指夸赞着。 苏忠道:“虎父无犬子,王校尉颇有王翦、王贲将军之风,智勇双全。” 在秦地,提到王翦和王家,绝大部分是褒扬,王家为大秦立下的汗马功劳,无人不知。 第12章 戏弄刘邦   对于哥哥,旁边的弟弟王威自愧不如。以前在家时,兄弟俩时常一起讨论军事韬略,一起切磋武艺,以武艺而论,两人半斤八两,而王元的聪慧机智,对事情的见解,是王威及不上的。   王威轻松一笑道:“祖父在世时,时常跟我和哥哥讨论。祖父多次赞赏哥哥,而我却从未被赞赏过,我对哥哥甚为佩服,我所不及也!”   王元瞥了一下弟弟,王威从哥哥的眼神中,看出对自己有意见。   子婴同样轻松一笑,说道:“刘邦这些疑阵,不用理会便是,将士们严守关隘即可,若想夺取武关,刘邦只能强攻。若派辩士来劝降,正合寡人之意。”   他吩咐下去,要是刘邦派人携带钱财,求见杨栋,不可说出杨栋不在。   随即,几人散去。   出去后,王元对弟弟道:“二弟,你用不着在大王面前夸奖我,生怕大王不知。”   王威道:“哥,我还真的怕大王不知。让大王知晓你才能,更器重你,为王家争光!”   王元低声道:“二弟,就算真要夸奖,也不能从王家人嘴里说出,只能由其他人说。”   王威挠挠头,若有所悟。   果然,到了午后,部下报告,敌军中有个叫郦食其的人,带着两个箱子,前来求见杨栋。   ————————   武关东城墙城门前,郦食其正在等待着守城士兵回复,在他旁边地面上,放着两个箱子。   在他背后更远处,刘邦和张良正向西北边关城方向望去。   刘邦道:“郦食其这人,口才好,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否拿下武关,就靠他一张嘴了。”   他脸色平静,郦食其的口才他是见识过的,对郦食其颇有信心。   张良道:“沛公放心,只要杨栋肯接见郦食其,最少有九成把握。”   这时候,两人望见,武关城门打开,郦食其入关,两大箱财物被抬了进去,大门重新关上。   进入关城后,郦食其东张西望察看着,没有现任何不妥。   他胸有成竹,心中喜悦,觉得这次说服杨栋献出武关归降,又是大功一件,自己定会被世人传颂。   跟着士兵来到议事厅大门边,郦食其停下,士兵入内通传。   “禀大王,郦食其带到!”   “带进来!”   听到这样的声音,郦食其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原本的喜悦瞬间荡然无存。   怎么会有大王?秦国国君胡亥不是皇帝陛下吗?胡亥怎么会在这里?   胡亥只是比子婴大六岁而已,郦食其听到子婴年轻的声音,误认为是胡亥。   士兵很快出来了,对他道:“郦食其,秦王有请!”   既然来了,郦食其只能硬起头皮进去了,情况跟原本预想不一样,只能见机行事了。   进得议事厅后,郦食其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似乎不足二十岁,坐在主将位置上。   子婴打量着郦食其,郦食其年约六十,头胡子大部分花白,一副惊骇的神情,他一时间忘了作揖行礼,两个大箱子就放在他旁边。   子婴大笑一声,说道:“郦食其,没想到吧!坐镇武关者,不是杨栋,而是寡人,是大秦之王。”   郦食其总算是有些谋略之人,心理素质还算不错,迅调整好表情,向子婴作揖道:“沛公使者郦食其,参见秦王!”   子婴看向两个大箱,命人打开,里面是金饼和珠宝之类。   他笑道:“刘邦送来钱财,不要白不要,寡人收下了!”   郦食其尽管表面装着镇静,内心的惊骇却始终未平复下来。   子婴再看向郦食其,看着他了强装镇静的模样,冷冷道:“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吧?寡人来告诉你,二世皇帝已被赵高弑杀,寡人乃扶苏长子子婴,继位秦王,诛杀赵高,赶来武关坐镇。若寡人所料不差,是张良献计,刘邦让你携财宝劝降杨栋。”   原来如此,郦食其总算明白了,子婴竟能识破张良之计,非同一般,他大脑迅运转着,思忖着该如何应对。   很快,他说道:“没错,我正是沛公派来劝降。敢问秦王,大秦男丁丧失殆尽,还能抵挡上百万诸侯联军否?”   子婴冷笑一声道:“那又如何?”   他倒要看看郦食其那三寸不烂之舌,能说出什么惊人之语。   看着子婴的表情,郦食其觉得不好糊弄,不过,既然来了,他要尽力争取,随即说道:“敢问秦王,秦国男丁所剩无几,联军有百万大军,就算有函谷关和武关,试问又能抵挡多久?秦王唯一出路,是向沛公献降,沛公定会善待秦国宗室,让秦王安然无恙。倘若负隅顽抗,大军攻破关隘,大秦死路一条。”   “哈哈哈!原来这便是你的高论!”   子婴站起来,走到郦食其面前,说道:“郦食其,你大错特错了!其一,是你错估了形势,若我投降,刘邦或许会善待我,但项羽绝对会赶尽杀绝;其二,你投靠刘邦是错误。由我来做大秦之王,大秦虽关东作战失利,但绝不会亡,先生只有为大秦效力,才是正确选择。”   秦王如此犀利,郦食其顿时目瞪口呆了。   子婴道:“郦老先生,您就不用回去刘邦那边了,留在秦国,寡人会善待你。”   “来人,给郦先生安排房间!”   子婴没必要杀了郦食其,但也绝对不会让他回去继续为刘邦效力。   在群雄割据的情况下,有能力的辩士是能够起到很大作用的,比如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让天下天翻地覆。郦食其在历史上也为刘邦立下很大功劳,要是让这样的人回去,只会给自身制造麻烦。   面对这样的秦王,郦食其只有叹息和无奈,他被士卒带到一个小房间看管起来,房门锁上,相当于被软禁了。   刘邦和张良、萧何,在军营中等待着郦食其的消息,一直到下午,都还没有任何动静。   萧何道:“该不会生意外吧!”   刘邦道:“或许杨栋已被说服归降,正请他喝酒吃肉。”   张良也觉得,应当是这样。   可一直到傍晚,仍然没有任何消息。   刘邦坐不住了,派人前去武关城城门前了解情况。   得知刘邦的人前来问话后,王元来到城楼前,向下面的人大声说道:“郦食其已经被说服,决定弃暗投明,归顺大秦朝廷了。”   这是子婴吩咐他这么做的。   他也觉得此计甚妙,戏弄一下刘邦。   “什么?郦食其竟会投靠暴秦?”   部下返回来报告后,刘邦和张良、萧何皆大吃一惊。 第13章 张良之计 萧何叹息道:“让郦食其前去劝降,他反倒降了暴秦!” 他有些难以置信。 张良很快就想到了其中可能性,说道:“郦食其要么是真的降了秦军,要么被杨栋扣押,故意说成已降了暴秦。” 刘邦来回踱步,脑海中回想着郦食其过往的表现,要从中做出判断,他来回走了几次后,停下脚步道:“郦食其不可能真的降了暴秦,定是被杨栋扣押。好个杨栋,你这个无耻之徒,两军交战,竟扣押来使。” 张良道:“看来,我们看错了杨栋,此人死忠于暴秦,有两下子。若要智取武关,还得另想办法。” 刘邦又再来回踱步着,他眉头紧皱,凭他数万兵力,要靠强攻夺取武关,几乎不可能。 这时候,张良看着挂起来的武关一带地形图,希望能从中寻找出绕过武关的捷径。 看了一阵子后,刘邦、萧何也走了过来。 张良道:“武关一带之地形,虽比不上函谷关险峻,但也难以急切间攻下,唯有寻找其它小路。沛公可寻找附近地形之村民了解,又或者是降兵,看看能否有小路绕过武关。” 有张良出主意,心情烦躁的刘邦,心情略微好了一些,说道:“子房言之有理。” 他随即把曹参叫来,让他依照张良的建议去办。 曹参接令,出去办事了。 在巨鹿之战前,项羽跟刘邦商量好,双方分兵,刘邦率军攻向秦地东南方向,以牵制秦军部分兵力,项羽则率军北上巨鹿跟章邯决战,以解赵军之围,不久后生了后来的巨鹿之战。 刘邦单独领兵后,攻城略地,胜多败少,不断招兵和收编秦军降兵,不断有人才投奔,一直打到武关以东的丹水,兵力已扩充至六七万人。 在最新收拢的秦军降兵中,就有少部分来自武关至丹水一带。 随后,刘邦再说道:“子房啊!我觉得此事不能抱太大希望。若有好走之路,秦军必定知晓,定会派人严加守卫。就算能找到不为人知险峻之处绕过武关,只能是派出少数人绕过,不可能大部队通行,武关西面同样有城墙,就凭那点人,怎能拿下武关?” 张良心中已有了主意,他说道:“智取,还是智取!若能翻越山岭绕到武关以西,可扮成秦军,骗取其打开武关西城门,到那时,我军趁机向武关起攻击,吸引守军注意,入关的弟兄假装协助应敌,在趁机去到东城门下,猝然起攻击,打开城门,并坚持到我军冲入城门。秦军做梦也想不到我军能绕到武关以西,再扮成秦军,应当不会起疑心。” “妙啊!妙啊!子房就是有锦囊妙计!” 刘邦大口夸赞着,心情好转不少。 萧何同样高兴,说道:“有子房在,武关定能拿下。” 这天,曹参把一个普通士兵带到刘邦面前,他原是秦军,最近才被收编入刘邦军中。 曹参对刘邦道:“沛公,此名士兵,家就在武关东南最近之村庄,两年前被征召为秦军,其父是名大夫,他在未从军前,时常跟随其父上山采药,熟悉一带山中地形,能找到绕过武关的办法。” 刘邦问士兵道:“你可有办法从山上绕到武关背后?” 士兵答道:“办法是有,但极其艰险,要经过悬崖峭壁、布满荆棘之地,有性命之忧!倘若十个人前去,能活着绕道武关背后者,恐怕不足五人。” 刘邦道:“只要你能带着我军成功绕过去就行,我记你大功,秩俸连升三级。” 刘邦做梦也想着,能率军杀入关中,成为关中王,死点人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有这个立功机会,这名士兵脸上,并没有明显的喜色,他恭敬答道:“小的全力而为。” 随后,帅帐外鼓声响起,武将们快赶到帅帐。 所有武将齐集一堂后,刘邦面向众将道:“弟兄们,大家想不想拿下武关,杀入关中?” 樊哙道:“大哥,我恨不得立即杀到咸阳,生擒狗皇帝胡亥和赵高这个阉人,在咸阳宫给大哥抢几个女人。” 周勃道:“沛公,卑职无时无刻不想跟随你杀入关中。” 许多名武将也纷纷言,有谁不想杀入关中。 随后,刘邦道:“若强攻武关,急切间难以攻下,唯有智取。办法已经有了,那就是翻越崇山峻岭,绕到武关背后……” 他把张良计策说出来后,再说道:“此任务有两难:其一,武关两边之山岭极其险峻,其中有悬崖峭壁,要翻越山岭,途中可能有性命之忧;其二,在骗取秦军开城门,进入武关后,需要在东城门全力抵挡一阵子,坚持到我军杀到武关城门,任何人皆有可能战死。诸位兄弟,有谁敢接此重任?” “卑职愿往!” “大哥,我这个任务交给我!” “沛公,请派卑职前去!” ………… 多名武将言,希望能接此重任。 刘邦看向众将们,该派谁去呢? 略作思量后,他看向周勃,说道:“这个艰巨之任务,交给周勃了。” 被委以重任,周勃很是兴奋,说道:“沛公放心,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随即,其他武将们散去,刘邦和张良对周勃详细交待。 这个任务,是带领三千士卒前去,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士卒们要扮成秦军,携带秦军的武器,并且要携带多一套衣服铠甲,在翻越遍布荆棘悬崖的山岭后,衣服铠甲必定破破烂烂,到时候再换上新的。 同时,要熟悉秦军的各种规章制度、番号、假扮的秦军所在部队、上级武将等等,各方面都做好了,才能不露出破绽。 当成功绕到武关背后,如何传讯到这边,刘邦也交代好了。 根据那名士兵描述,翻越山岭绕到武关别后,预计需十至十三日。 第二天,刘邦军大营外,周勃和三千士卒集中在此。 这三千人,是特意挑选出来的,善于在山岭活动。 刘邦来到周勃跟前,双手用力拍拍他肩膀,语重深长道:“周勃兄弟,我军能不能入关中,成败在此一举,就看你的了。倘若成功,我给你连升三级;倘若不幸战死,兄弟家中妻儿老小,我替你照顾。” 主人如此对他,周勃心存感激,誓言道:“沛公,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打开武关东门。” 接下来,刘邦向三千士卒大声说了些激励的话,许诺若是成功,给予丰厚的赏赐。 随后,周勃带上士卒们出了,从武关西南侧山岭,开始攀山越岭的艰苦历程。 第14章 武关议事   武关,由于子婴火赶到这里,避免了像原本历史那样被刘邦智取武关,在保卫秦国方面达成了关键一环。   即便如此,项羽和诸侯联军大军压境,以后的日子也不轻松。   子婴暂时在武关居住下来。   借着这个机会,他深入普通士卒中,聆听他们的心声,跟将士们吃着相同的伙食,更得军心。   军中的伙食,以粟米烧饼为主,偶尔才能有肉食,让他颇为不习惯,一天吃两顿饭,子婴也是很不习惯,好在他作为君王,早晨和晚上可以吃点零食。   回到咸阳后只要有机会,他会尽量吃米饭,一日三餐。   古代的军中,不像现代人那么讲卫生,也没有讲卫生的条件,许多士卒很久才洗澡一次。   从现代而来的子婴可受不了,每天必须洗澡一次。   在这段时间里,子婴时常跟武将们交流,讨论行军打仗、兵马操练、军纪士气,了解武器装备,让子婴懂得了更多军事知识。   子婴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又懂得跟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在将士们心目中留下了更好的印象,让将士们更加归心。   在这过程中,子婴对每个武将的能力、秉性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以便于以后量才适用。   第五天午后,子婴正在巡视关城,走到西城门时,只见城门打开,面带喜色的王威进入城中。   他见到秦王后,快步走向前,说道:“大王,今日一早,臣带着弟兄们上山打猎,运气不错,打到了一只老虎、一只食铁兽。”   随后,见到有士兵扛着大老虎、食铁兽进来。   老虎很大,估计有三百多斤,身上有多处中箭。   子婴再看向食铁兽,眉头皱起,这在现代称为大熊猫,这可是国宝啊!   在古代,人烟稀少,又没有热兵器,山上野生动物很多,打到老虎和大熊猫不算出奇。   武关处于秦岭山脉范围,正是大熊猫主要分布地。   王威兴奋道:“大王,老虎是臣先射中,让老虎跑不快,士卒们才有机会拉弓射中。”   他不仅喜欢夸赞兄长,也对自己自夸自擂。   子婴向士卒大概了解捕杀老虎过程,的确是因为王威才能成功。   子婴初步了解王威这个人,他喜欢自吹自擂,偶尔还吹牛。不过,武艺的确不凡。   王威道:“大王,虎肉和食铁兽肉都很好吃,尤其是食铁兽,味道可香了。”   子婴吩咐下去,让厨子好好烹煮猎物。   随后,他把程开、骆甲、李必、苏忠、王元、王威召集一堂,席地而坐交谈起来。   子婴道:“我大秦最强大敌人,不是刘邦,而是项羽。巨鹿一战,章邯四十万兵马,居然败于五万兵马的项羽,可见项羽之能,非同一般,是大秦长期劲敌。诸位觉得,该如何应敌?”   程开先说道:“禀我王,关中有函谷关、武关,死守即可。以前关东诸国合纵攻秦,皆被函谷关抵挡。还有黄河天险,若项羽攻不下函谷关、武关,有可能会从黄河进军,需派人严守黄河三个渡口。”   经过这段时间了解,子婴觉得程开这个人,属于谨慎稳重型,缺少大胆的想法、过人的眼光。   不过,他比较细心,对于很多事情能够考虑得比较周到,更善于防守,特点类型跟廉颇有点相似,只是军事能力还达不到廉颇的高度而已。   骆甲说道:“大王,项羽似乎很仇视秦国,臣认为,他必定会全力攻击,即便无法突破函谷关,也不会轻易退兵。关隘防守,骑兵派不上用场,臣恳请我王恩准,让臣返回关中,训练更多骑兵。”   骆甲和李必两人,能力主要体现在骑兵方面,对于骑兵操练、骑兵各种战法,皆有不错能力。   子婴点头道:“寡人准了!现大秦骑兵只有数千,只剩这点家底了,有劳爱卿再训练出一批精锐骑兵。”   骆甲抱拳道:“臣定当不负重托。”   随后,王元道:“大王,项羽和刘邦麾下,不乏有谋略之人,范增、张良皆有智谋。臣认为,就算项羽全力进攻关隘,我军拼死抵挡,应当能守住。除了正面交锋外,还需防范敌人之计谋。五日前刘邦故布疑阵,又派郦食其来劝降,或许就是张良之奸计。”   程开道:“有我镇守武关,定会小心应对,不让敌军有可乘之机。”   王元继续道:“大王,项羽在巨鹿大胜,一路西进,在新安坑杀降兵。应当快到函谷关了,或许会正面强攻。”   子婴赶到这里,确保武关不失,也有计划前往函谷关,正面迎战项羽。   他说道:“王元、王威、骆甲,明日跟随寡人回咸阳。在咸阳略作停留后,王元、王威再跟寡人前往函谷关。”   “诺!”   三人齐齐领命。   交谈一段时间后,侍从兵进来报告,虎肉和食铁兽都已做好了。   子婴跟几人一起吃晚饭。   次品尝老虎肉,子婴觉得非常不错。   当侍从兵端上食铁兽肉时,子婴皱皱眉头,虽然这时候野生动物很多,但他来自现代,一时难以接受吃熊猫肉。   “寡人不喜欢吃食铁兽肉,赏给你吃了!”   侍从兵屁颠屁颠的,把一大碗食铁兽肉端走。   要等大王吃完后,他才能在其它地方吃饭。   其他几个武将,大口吃着食铁兽的肉,个个都津津有味。   王威刚吃完一大碗食铁兽肉,满嘴油腻,向子婴道:“大王,食铁兽可好吃了,大王不喜欢吃,太可惜了!”   子婴待武将们比较随和,在一起吃饭时,武将们也没那么拘谨。   翌日早上,五千骑兵集合在武关西门外,准备跟随秦王回咸阳,郦食其也在这里,子婴要把他押回咸阳,虽然现在郦食其不会归顺,以后或许用得上。   程开、李必、苏忠等武将前来送行。   子婴面向程开、李必、苏忠,语重心长道:“三位爱卿,武关就有劳你们了,只要确保武关两年无恙,便是大功一件。”   程开抱拳道:“请我王放心,敌军若想进入武关,除非从臣的尸体上踏过去。”   随后,子婴带上五千骑兵,向关中进。 第15章 咸阳路上   武关西侧,这里崇山峻岭,荆棘遍地。   周勃带着士卒们,翻山越岭,艰难行进着。   这天中午,士兵们要翻越一处陡峭之地。   身处半山腰的士兵们,靠着石壁,小心翼翼地前进着,都尽量寻找树根、树藤之类可抓之物,稳住身体。   在山岭行军好几天,每个人的衣服,皆被荆棘刮得破破烂烂,不少士兵手上、脸上有被刺刮过的伤痕。   士卒们每人都背着另外一套衣服铠甲,现在是不能拿出来穿的,要翻越到武关后方后,才能换上干净没有破烂的衣服。   这里可供脚踏的地方实在太小了,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摔下去,一命呼呼。   带路的士兵率先通过,为了给士兵们壮胆,周勃最先跟上,过这陡峭之地,让他胆战心惊。   幸好,两人都安然通过。   “啊……”   有士兵没有踏稳,掉下悬崖。   有人掉下去,就这样一命呼呼,更引了其他士兵的恐惧心理。   有士兵往下一看,又加重了恐惧心理,双腿一软,又掉下去了。   周勃大喊道:“别往下看,向前看!”   等到全部人通过后,清点人数,只剩下24o9人了。   行军五天,就损失了近六百人,路程还没有一半,还不知有多少人会丧命于路途中。   周勃没得选择,要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到了晚上,周勃和士卒们就地睡觉,饿了就吃些干粮,或采摘野果充饥。   ————————   九月三十日这天,子婴队伍进入平原地带,路途两边的农田,有更多的庄稼已经被收割。   这次返回咸阳,境况跟上次从咸阳赶往武关不一样。   如今,正在收割的农田里,偶尔能看到青壮年男子,他们是下田帮忙的朝廷官吏。   中午的时候,队伍停下来休息。   只见两边的农田,有为数不少的青壮年在收割着小米。   子婴向左边农田走了过去,王元、王威和随从跟随着。   “大王驾到!”   正在劳作的人全部停下来,拜见秦王。   子婴目光停留在其中一人身上,似乎见过。   那人说道:“大王,臣乃都内令董兆。”   都内令隶属于治粟内史官署,秩俸六百石,职责是掌管朝廷府库的货币、布帛等财物。   秩俸不足一千石的官员,没有资格参与朝会,那天,董兆和其他低级官员,在参加登基大典后就离开麒麟殿。   董兆道:“丞相有令,所有官吏皆要轮流下田帮助收割庄稼。今日,臣和下属们都来这里。”   在这里,还有一家五口。   董兆在给子婴做介绍。   这全家人,有白苍苍的六十余岁老头子,有四十余岁的儿媳妇、二十余岁的孙媳妇,还有十二岁的小孙子、十四岁的小孙女。   在这老,曾是秦军的一员,在始皇帝称帝前,曾多次参与灭诸国的战争,军职至百将。   老人的儿子和孙子,都在一年多前跟随章邯出征,儿子在巨鹿一战战死,孙子侥幸生还,后来章邯向项羽投降,包括他孙子在内的二十万降兵生死不明。   一家五口站在一起,他们所穿衣服,或破烂、或有补丁,老人和两个妇女,有着被风沙雕琢过的面孔和身躯,皮肤皆是黝黑粗糙。   在秦王面前,老人和妇女皆神情麻木,他们似乎都是历经沧桑的人,即便有幸见到君王,也产生不了兴奋感。   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和少女,则是神情兴奋。   这一家人,为了温饱,耕种的庄稼不少,儿子孙子都殉国了,要不是有官吏来帮忙,要全部收割完毕,需耗费日久。   收割后的粮食,有一半要上缴作为赋税。   子婴向前几步,看着这个老人,对方满头白,那饱经沧桑的面孔布满了皱纹,粗大的双手长满了老茧。   子婴和蔼地说道:“老人家,家里日子过得可好?”   老人回答道:“大王,我儿子孙子都不在了,日子过得苦啊!这打仗何时是个头啊!”   他既叹息又无奈。   在现代时,子婴就知道古代平民日子过得不好,尤其是在全民皆兵、天下又四分五裂的时期,别说温饱难以保障,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但那毕竟只是想象,当亲临其境后,又有另外一番感触,老百姓过得真苦啊!   子婴看着老人,又再看着两个寡妇,深深地叹息一下,说道:“寡人也不希望有战争,唯有天下一统,天下只有大秦一国,整个中原内部,才不会再有战争。”   少年道:“大王,我盼着快点长大,好从军杀敌立功!”   男人长大后要从军,那是每个秦人都认可的应尽的本分。   子婴赞许道:“好样的,寡人定会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老人道:“我只希望,小孙子从军后,能多杀敌立功,不要再战死沙场了。”   子婴显出一副坚毅的神情,朗声道:“巨鹿一战大败、二十万士卒投降,大秦再也不会出现这种耻辱,大秦之将士,不会再白白牺牲。”   随后,子婴又再官吏、百姓们鼓励一番。   郦食其就在大路上,目睹着这一切。   从武关出,再来到这里,郦食其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嬴子婴这个秦王,经过多次交谈着,他感受到了一个朝气蓬勃、见识独到的秦王,这就是一个明君。   要是嬴政死后就由子婴来继位,天下根本不可能会烽烟四起。   刘邦是他认可的明君,眼前年轻英俊的秦王,同样是明君,要说两者有什么不同,郦食其觉得,秦王更富有朝气,言谈举止、思维方式跟其他人大不相同。   子婴回到武关道大路上,来到郦食其面前。   他问道:“郦先生,你觉得大秦会亡否?刘邦能成事否?”   这一路上,他多次主动跟郦食其交谈。   郦食其说道:“这我不敢断言,保住关中和巴蜀应当不成问题。刘邦是明君,秦王同样是明君。就算打不进关中,刘邦同样会过得好好的,至少会比除楚国外关东的诸国过得好。”   子婴不屑道:“哼!刘邦焉能跟寡人相比,他就是个痞子,脏话连篇,无甚才能,要不然何至于四十余岁只混到区区泗水亭长。”   郦食其惊讶了,子婴竟然知道刘邦喜欢说脏话!   刘邦的确是喜欢说脏话,尤其是在樊哙、周勃这些沛县老乡面前,真的是脏话连篇,在读书人面前或严肃场合时,才有所收敛。 第16章 朝会政事 当天傍晚,队伍回到咸阳。 子婴给郦食其安排住所,派人看守,继续软禁。 之后,子婴在咸阳宫匆匆吃过晚饭,前往丞相府,向尉缭了解最新情况。 “大王,近几日来,关中各级官吏、各军器作坊匠人,大部分已下田协助秋收,估计不会耽误收成。” 目前,兵器库中的武器铠甲尚有一定存量,才能让兵器作坊工匠们腾出手来,到农田中帮助秋收。 “二世皇帝遇害、新王即位、诛杀赵高、朝廷新政,已派人前往巴蜀,通知各郡县。” “今日午后接到函谷关传来军情,项羽已抵达函谷关外,尚未动进攻。” “臣已命人赶往龙门渡、风陵渡、蒲津渡,筹划建造防御设施。” “各地十六七岁男丁,6续被征召加入军中,即将开始操练。” 尉缭把这几天来的事务,逐一向秦王汇报,君臣两人秉烛夜谈。 汇报完毕后,尉缭一脸欣慰,他捋捋山羊胡子,说道:“大王,大秦终于重回正轨了!” 现在,子婴感觉到的尉缭,比第一次见面时更有精神,尉缭担任丞相,能把工作做好,遇上了明君,看到了大秦的希望,心情好了很多。 子婴何尝不是如此,他魂穿到这个时空,最为紧急的事情已处理好了,心情比刚穿越时好了很多。项羽对关中虎视眈眈,恨不得杀尽秦国宗室官吏,形势仍然严峻,对于这个最大威胁,子婴有信心去面对,去迎接挑战。 君臣两人交谈到深夜,子婴才起驾回宫。 十月初一,麒麟殿,这里举行朝会。 这天,是新的一年开始。 秦朝至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用的历法是颛顼历,又称为“秦历”。 秦历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岁,依次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九月为年末。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颁布实施,西汉沿用秦历,直至汉武帝后期才改用太初历。 在昨天,还属于二世皇帝三年。 今天,已进入秦王婴元年。 今天的朝会多了一副陌生面孔,那就是骆甲,子婴即将对他正式任命,让骆甲有幸参加朝会。 在朝会上,子婴并未让臣子们站着,而是每人都有着一张席子跪坐着。 昨天晚上,尉缭只是大概性汇报近期政事,今天,再由各个官员详细汇报。 先,由丞相长史卢德汇报工作。 征召十六岁和十七岁男丁入伍训练,命令要送达到各郡县,根据距离远近、道路是否好走,送达所需时间不同。 同样,各地郡县向中央朝廷汇报工作,同样需要时间。 根据估算,巴蜀地区应该是刚知道新王即位、赵高被诛一事,只有部分地区接到了最新命令。 在咸阳周边地区,十六七岁男丁已6续到位。 按照户籍来计算,十六岁和十七岁男丁人数为十五万三千、十五岁男丁数量为七万七千人。 新征召的十六七岁男丁,都是完全没有参加过训练的新兵蛋子,最少需操练两个月才能上战场,如果战事不是很紧急,计划操练四至六个月,训练成精锐之兵。 卢德汇报完毕后,少府郭佟出列,汇报情况。 少府为九卿之一,机构庞大,职责众多,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官府手工业、兵器铸造、工程建筑,跟治粟内史共管赋税,其职能涵盖了后来的内务府、工部,以及部分的户部、兵部职能。 治粟内史跟少府同样管赋税,治粟内史主要是田赋,农业中主粮食赋税;少府管辖的是盐铁、农业中的副业(除了主粮食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此类税收。 郭佟道:“大王,敌军有可能会攻函谷关、武关,臣下奉丞相之命,制作守城器械物件,待秋收完毕,工匠返回作坊,便全力制作。” 子婴具体询问有什么物件,郭佟详细解释,主要有箭支、油料、钉子等等。这些都有一定存量,如果敌军长期攻城,必定会不够用。 尉缭的儿子尉羽,官职为考工左丞,正是负责兵器制作的官员。 郭佟又再汇报,已经开始准备建造黄渡三个渡口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民夫。 他说道:“大王,大秦男丁就不足,建议,待秋收完毕后,征召三万十五岁男丁充当民夫,尽快修建好黄渡防御设施,每个渡口约需一万人,预计三四个月可建成,不影响明年春耕。” 尉缭道:“大王,这乃不得已办法。” 子婴想想,也只能如此了,批准了这个提议。 少府之事讨论完毕后,郎中丞韩谈出列。 “大王,郎卫士卒已开始选拔,一月后可成军。” 朗卫跟卫尉不同,卫尉职责是守卫整个宫城,朗卫是时常跟随君王的随身警卫,朗卫和卫尉相互制衡。 原本的郎中令是阎乐,成为了赵高的爪牙,诛杀赵高和阎乐后,重新组建朗卫,员额为一千人,兵员从卫尉军和中尉军中挑选。 朝会继续进行着,对于每项重要事务、九卿中的每个部门,尉缭都管理得很到位,无一遗漏。 如果不是有得力的臣子担任丞相,坐镇咸阳,子婴根本难以抽出时间去其它地方。 秦汉时期一天两餐,大家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很多人没吃东西就来参加朝会。 巳时,宦者令缪南从后面进入麒麟殿,来到丹陛下,对子婴道:“大王,巳时已到,是否用膳?” 宦者令是少府下辖官员,秩俸六百石,管辖宫中的宦官内侍。 子婴道:“就在这里,寡人跟众卿家一同用膳。” 内侍们把搬到殿内,再把饭菜端上。 这次的主食,乃是白花花的米饭。 在今天早上,子婴就吩咐太官令,预备好众臣的饭菜,用大米做饭。 子婴继续跪坐在席子上,吃着饭菜。 今天,是他灵魂穿越以来,次吃到大米饭,感觉比小米饭好吃多了。 从上朝到现在,已跪坐了两个多小时,子婴这副身体还能适应,不过,心理上可很不喜欢跪坐。 饭吃到一半,子婴想起骑兵事宜,看向太仆,问道:“腾其,我大秦还有多少马匹?” 太仆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车辆、马匹,以及马政。 马政,指的是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一套管理制度。 太仆腾其忙放下手中碗筷,向子婴抱拳道:“禀我王,目前供军中使用的战马一万三千余匹,养马场尚有两万一千匹幼马、五千三百匹母马、七百余匹公马。” 子婴又再具体了解养马场情况。 第17章 函谷关外   要培育出优质的战马,不仅要有善于养马的人,对环境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在高寒地带。   在古代中原王朝中,有两个最佳的养马天然牧场,一是燕山一带,二是甘凉河套一带。   秦国祖先是养马官出身,为周天子养马,地点正是在陇山,秦人在陇山山地草原由畜牧业起步,完成了从游牧向农耕民族的转变过程,从陇山走向了关中平原,进而统一了全国。   位于秦国西北处的陇山,乃是优质的天然牧场,在现代的关山草原和关山牧场,正是位于陇山。   即使是后来向农耕民族转变,秦国善于养马、重视养马的优良传统并没有消失。   在陇山一带,有大量的养马场和相应的官吏,由太仆管辖。   秦国有关中和蜀地两个大粮仓,有四个关隘和黄河天险拱卫,还拥有优势天然养马场,如此之大的地利优势,是关东任何诸侯国所不具备的。   无怪乎,秦、汉、隋、唐都是从关中起家,最后一统天下。   吃过饭后,子婴与众臣继续议政。   ————————   函谷关以东二三十里,这里军营遍地,无边无际,连绵看不见尽头。   楚军军营,位于中央和前方,其余各**队营地,分别在两翼和后方。   在这里,由楚国和其它各国诸侯组成的联军,有兵马约六十万,号称百万大军。   这支联军,盟主为楚国上将军项羽,有兵力四十万。   其余二十万,乃是齐、魏、燕、赵、韩五国的军队。   秦军大败、章邯投降,楚军携着胜利的余威,兵锋直达函谷关外,士气旺盛,大有不破函谷关不罢休的态势。   楚营,项羽帅帐外,鼓声响起,项羽召集众将,部将们迅赶来。   在这里,有一批执戟郎在守卫着,为之人,乃是执戟郎中韩信。   他在好友钟离昧引荐下来投奔项羽,至今一年有余,项羽始终看不起他,只让他做执戟郎中。   看着一个个身穿铠甲的将军进入,韩信自问才能过他们,却不被赏识,心中烦闷失落。   帅帐内,重要人员很快到齐了,有范增、钟离昧、龙且、虞子期、季布、英布、项庄等人,作为降将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也来了。   为之人,正是楚国上将军项羽,他二十五六岁,身材高大,体型魁梧,双手如蒲扇般大,眼神中流露出一种自信,一种王者霸气。   他开口道:“函谷关就在眼前,只要过了函谷关,关中就唾手可得,暴秦就亡了。”   “胡亥这个暴君,我定要宰了他。秦国宗室、嬴氏一族,一个都不能放过!”   说到这里,项羽紧握拳头,咬牙切齿。   龙且道:“上将军,请派我出战,定拿下函谷关。”   季布道:“上将军,暴秦内有奸臣赵高,对外作战失利,民心、军心尽失,士气低落,早已无心恋战,只需派兵强攻几日,定能攻破。我愿领兵攻城。”   好几个武将纷纷请战。   函谷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岂是那么容易攻下,武将们都以为秦军军心涣散,必定无心念战。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则一言不。   自从投降之后,在楚军军中,他们被许多楚将鄙视,很不是滋味,当初要不是因为逆贼赵高,他们还真不愿意投降项羽。   项羽没有立即做出决定,他能认识到,如果函谷关的秦军死守,急切间难以攻克。   离项羽最近之人,乃是范增,被项羽尊称为亚父。   范增年逾七旬,头花白大半,虽然年事已高,却精神健硕。   看着武将们如此表现,范增说道:“若能智取,又何须强攻。赵高把秦国糟蹋得够惨,暴秦已失去民心,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将军弃暗投明,归顺我楚国。何不招降函谷关守将?”   随即,他看向章邯,说道:“章将军,你觉得能否劝降函谷关守将孟通?”   章邯道:“我对孟通有所了解,若在始皇帝时期,他必定不会降。可如今,胡亥昏庸,赵高祸害秦国,秦**心、民心尽失,或可一试。”   范增道:“好,烦请章将军修书一封,劝降孟通。”   章邯看向项羽。   项羽随即道:“章将军,就如此办!我等你的好消息。”   章邯领命。   ————————   咸阳宫,子婴继续跟臣子们商讨政事。   关东以项羽为的诸侯联军,兵锋直指函谷关,坚守函谷关,是大家一致的意见,也唯一办法。   尉缭说出自身看法,咸阳和蓝田大营的军队,可作为后备,函谷关、武关、黄河防线哪里更需要,再调派前往支援。   参加朝会的骆甲,基本上没有言,而是默默关注着朝会的一切,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他看到了君主的贤明、臣子们的尽心尽力,为之感到欣慰。   朝会上的三公九卿臣子们,大多数对骆甲不熟悉,是在子婴出武关前看到了带领三千骑兵的骆甲,才知道有这个人的存在。   到了午时,朝会事项基本讨论完毕。   子婴道:“我大秦有最好的养马场,不愁没有军马。近两年,我秦军损失惨重。目前,大秦缺骑兵,需要善于操练、统御骑兵之人培养,操练出新的骑兵。”   随即,他看向骆甲。   骆甲站起来,走到中央,抱拳面向君主,神态恭敬。   子婴继续道:“这位骆甲将军,原是骑兵中的都尉,是合适人选。寡人决定,升骆甲为校尉,秩俸二千石,全面负责骑兵之操练。”   对于骆甲来说,这是一个大惊喜,还在武关的时候,秦王只是答应让他操练骑兵,并未说给他升职。   骆甲神情振奋,大声道:“谢我王!臣定不负我王信任,定给大秦训练出精锐骑兵。”   最后,子婴道:“有诸位爱卿为大秦效命,寡人放心了。项羽随时有可能进攻函谷关,寡人自当亲临函谷关,以振奋军心,指挥抗敌。明日,寡人率三千骑兵前往函谷关。”   散朝后,子婴把太官令叫来。   “宫中大米有多少存量?”   “禀我王,宫中大米约有四百斤。”   “日后寡人在宫中时,改为食用大米饭。”   “诺!”   子婴不喜欢小米饭,除非没得选择。   翌日,五千骑兵集中在咸阳东门,文武百官前来送别秦王。   辰时,秦王车驾来到这里,他带上王元、王威以及三千骑兵,赶往函谷关。 第18章 崤函通道 函谷关,守将孟通阅览着楚军送来的书信。 把用布帛写好的书信打开,得知是章邯所写,章邯在信中说,秦国没什么男丁了,如果不献关投降,函谷关能抵挡多久?有奸贼赵高,就算没战死沙场,也会死于赵高之手。他在信中说出当时自身向项羽投降原因,如果战败,赵高便会用章邯来推卸责任,必死无疑,就算战胜了,同样要被赵高陷害。 章邯在信中劝孟通归降,这是唯一出路,项羽定会记上他的大功。 对于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个叛徒,孟通痛恨得很,看过书信后,痛骂着三人。 晚上,楚营,士卒大多已歇息。 章邯营帐内,这里仍然灯火通明,章邯在帐内来回踱步,在等待着孟通的回音。 对于劝降孟通的理由,他一点底气都没有,但若不用那个理由,根本想不出还能有别的劝降理由。 投降项羽能是什么出路?当初他率领二十万士卒投降,结果二十万人全部被坑杀,对于这方面,虽然投降项羽乃是不得已选择,章邯仍然有着深深的负罪感、愧疚之心。 自从项羽新安坑杀降兵后,章邯内心就一直处于自责和愧疚中,经常半夜做噩梦,梦见那秦军冤魂来向他索命。 这时,一名士卒进入。 “将军,函谷关守军回信!” 章邯接过布帛写好的回信,并未立即拆开阅览。 他心中烦躁不安,充满矛盾,如若孟通真的投降了,函谷关守军很有可能也是被杀的命运,这样一来,他虽然在项羽阵营里是立下大功,可对于秦国来说,他的罪孽就更深了一层。 迟疑一会后,章邯打开了布帛,书信中的内容让他震惊了。 二世皇帝胡亥被赵高弑杀,新任国君为子婴,子婴诛杀赵高,任命尉缭为丞相,革除了赵高的种种弊政,誓死保卫大秦。 孟通在信中,大骂章邯为秦奸,是可耻的叛徒,大骂项羽这个坑杀二十万降卒的恶魔,孟通和函谷关全体将士都誓死效忠大秦。 得知了这些事情,劝降失败,章邯不忧反喜,这么看来,秦国应该有救了。 同时,章邯在感慨唏嘘着,要是昏君胡亥和逆贼赵高早死一年,秦国不会沦落到如今岌岌可危地步,他也绝对不会投降项羽。没有胡亥和赵高扯后腿,秦军胜算起码大一些。 翌日,章邯来到项羽营帐中,把孟通回信呈给项羽。 项羽阅览着书信内容,当即就大怒起来。 “孟通,还有函谷关全部秦军,我要把你们都杀光!” 章邯心中鄙视项羽:就算是投降了,还不是要被你项羽杀光! 随即,项羽命人击鼓升帐,他要强攻函谷关。 项羽虽然不是合格的君王,但却绝对称得上是优秀的统帅,楚军军纪严明,要是击鼓升帐一定时间内没有赶到帅帐,会遭到惩罚。 众将很快到齐了。 项羽把孟通的回信,给范增过目。 范增看了之后,眉头大皱,说道:“秦国没有了昏君和奸臣,军心士气必定会好转,只有强攻一途了。” 项羽道:“哼!暴秦没多少男人了,就算有函谷关又如何?我定要拿下函谷关,攻破咸阳,把子婴烹煮了,把全部替他卖命的人杀光。” 就算有巍巍雄关,一旦楚军动进攻,秦军终究会有伤亡,就算攻城一方伤亡大很多,但秦军毕竟没多少人来牺牲了,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上将军,我愿出战!” “上将会,派我出战吧!” “上将军,我愿领兵攻城,定拿下函谷关!” 在场的武将们都十分积极,纷纷请战。 章邯则是一言不,范增让他劝降孟通,他已经做了,已经有了交代,很不愿意再给领兵秦军交战。 等众将言完毕后,老谋深算的范曾说道:“以往东方六国数次合纵,皆被函谷关阻挡,就算秦国没多少男丁了,要拿下函谷关,我们还得要死不少人。也不能全部死的是楚军,便宜了其他五国,得让他们出出力。” 随即,项羽再命人通传,让各**队的统帅明日前来议事。 ———————— 崤函通道,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最重要通道。 子婴和三千骑兵们,沿着崤函通道一路向东。 崤函通道北临黄河,南依巍巍崤山,因其沿线主要穿行于崤山之中,并在关键节点上设有函谷关,故称为崤函通道。 在路途上,子婴数次见到了黄河。现代的时候就记载着,战国时期黄河水位比现代时高很多,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果然如此。 自西汉以后,黄河水位开始逐渐下降,到东汉时期,黄河逐渐裸露出河滩,稠桑原北面的黄河滩逐渐可通行车马,函谷关逐渐失去了它的战略价值,在东汉末期,东汉朝廷在函谷关西边建造潼关,取代函谷关的地位。 初四中午,队伍抵达了稠桑原,函谷关就在前方了。 函谷关之险,险就险在它是一个“塬”字,它是稠桑原上的一条裂缝。 这个稠桑原北侧紧靠黄河,峭壁绝立,南侧连接秦岭,塬上松柏密布,桑林丛生,根本无法通行。只有在塬中央,有一条雨水长期冲刷而成的裂缝,可以穿塬而过。 这条裂缝叫做函谷道,在裂缝东侧入口处建立一座关城,用来扼守函谷道。 函谷道长约十五公里,宽度最大时只有十米,最狭窄处仅有两三米宽,正可谓“车不分规,马不并鞍”,函谷关之命正因关口深险如函而得名。 从这里到函谷关,道路夹窄很多。 子婴命人先赶往函谷关,通知守将孟通准备迎接。 休息一刻钟后,三千骑兵、六千匹战马,分成长长的队伍,放慢度行进,只是比步行度略快而已。 一路上,子婴再仔细观察着函谷道,时而仰望上空,谷深五十至七十米,两侧坡度四十至八十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如入函中置身于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 走到最夹窄处时,骑兵和战马,只能逐个通过。